《棉花》观后感1000字

更新时间:2024-11-27 17:38:34 观后感

  《棉花》观后感

《棉花》观后感1000字

  《棉花》是周浩先生拍摄、制作的纪录片,拍摄场地涉及新疆、广深、河南等地,以棉花为线索,记录中国纺织业供应链从棉花种植到制作出牛仔裤成品背后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制造背后的发展幻想,该片获得台湾2014金马奖最佳纪录片。

  跟随导演镜头,我看到了新疆棉花种植小农田间劳作的艰辛与选择的无奈,国家政策、棉花市场及天气环境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都直接影响小农家庭收入和生活;看到了小农们的乐观自嘲与努力生活,在家庭生活中父亲对孩子细腻浓烈的爱;看到了大量河南农村妇女的辛苦与隐忍,抱着政策号召的美好想象,火车跋涉58小时涌入新疆采摘棉花,结果每日劳作14-15个小时最高日薪也不过80元,还要扣除交通费及其它费;看到了棉纺工厂女工们在高温高湿非人性化工作环境下的高强度工作,不仅病了也被要求上班,想走也不那么自由;看到了牛仔裤制作工坊里常年外出务工者对留守孩子的愧疚与对未来生计的迷茫,我们再回到农村,还能/会干什么,不回去,又如何融入城市?整个片子女性出境占多数,不知道是导演是不是有意为之,要偏向女性题材,反映妇女在家庭、生产、工作的艰辛,从而引发人们对妇女权益、社会性别的思考。谁说女子不如男社会分工规范女性要做最底层最卑微的活,却没有与男性同等的报酬。以上这些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也隐约看到了棉花生产链条上的利润流向,市场价几十、几百的牛仔裤是怎么层层压榨到8元的成本价?微薄的价格如何越在底层小农尤其是妇女们的卑微生命。她们是那么的卑微,又是那么坚韧!谁应该发声,谁来为她们发声?而利润究竟去哪了?是片子开篇画面种棉农户提出的问题,我以为导演会沿着利润走向链条一环环拍下去,但镜头里除了临近结束是Adias商标以外,并没有直面利润终端及分配内幕,而结尾也有些突兀,如多作些铺垫或者文字说明让情节更饱满一些,可能观感会提升。不过考虑投入产出比,1个人的力量100万资金呈现出这样一部有内涵、触发思考的作品,已是不易。或许导演更善于呈现大的宏观议题,对小人物或者个体命运刻画还不够细腻。也诚如导演自己所说,这是他第一此尝试没有激烈冲突的纪录片,面对这么多问题,他做不了改良者也改变不了当地人的生活,只是真实记录下来,留给观众去感受和思考。

  如何能让片子的成效影响扩散并能触动更多人群的思考,透过导演镜头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后面,折射出哪些更本质的问题?

  我认为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是发展权利的问题,什么样的发展是好的,每个人、每个群体如何选择,能不能选择?新疆种棉,是政府宏观政策调控、大包揽的决定,是政府决定的发展,底层小农没有选择权,如果有一天不种棉花,甚至会威胁到他们的生存权。外出务工人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具有时代性的文化适应,但也引起了很多不良反应,新增很多社会与发展问题,比如村庄的衰落消亡、留守、流动儿童教育、职业健康。这样的发展是我们想要的么,除了外出务工短期逐利,还有更优的选择么?答案是肯定的!

  片子拍摄至今,已经7年过去,7年足以揭露出一个发展模式的成效与意义。这些年来,新疆小棉农的生产状况、工厂女工生存环境是有所改观还是更恶劣?虽然越来越多企业提倡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轻易让渡利益给小农户。要回应底层民众的合理权利,每个利益相关方都有其需要承担的责任,政府、民间组织、企业、普通民众如何形成合力,则需要再深入的研究、并制定出针对不同对象的影响策略。如果觉得策略和改变离我们太远,至少能管理好自己,做到无伤,即:

  1. 能够尊重每一个在外打拼、努力生活的游子。看到不平事,勇于发声。

  2. 进入田野时,除了获得,还能给当地人留下些什么。

查看更多
标签: 弟弟 作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058970/
观后感推荐
热门观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