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开学第一课“中华骄傲”观后感6篇汇总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2017年9月2日 星期六 天气:雨转阴
一年一度的节目《开学第一课》又开始了!这就告诉我们,暑假过去了,就要开学。要在新的学期里积极向上,好好学习!
昨天晚上9:00,我在电视前看着《开学第一课》。一开始是北京师范大学的王宁,为我们讲解甲骨文,还用甲骨文写出了“正直”这两个字,让我们知道了它的含义。然后是一个外国友人理查德·西尔斯学习汉语,他对汉字的痴迷让他倾其所有,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学习汉字他用的所有财产,做了一个网站,这个网站一开始不是很受人关注,但是理查德坚持自己的意愿,坚持不懈,渐渐网站的浏览人数开始增多。理查德花费了几十年来了解汉字,就像他说的每一个汉字都有它的故事,每一个汉字都有它的起源。办这个网站就是想让更多人了解每个汉字的起源和故事。曾经几次因为严重的心脏病差点死亡,是中国的汉字让他坚持了下来,所以人们都喊他为“汉字爷爷”。一个外国人这样刻苦的学习汉字,我们不是应该更加刻苦学习汉字呢!
然后是围棋高手柯洁(围棋冠军)现场讲述和Alpha Go的传奇博弈,他直面了这场比赛的失利。并重视人与科技的关系,教导同学们要和科技共同进步。
最后是巴基斯坦第一位本地汉语教师,米斯巴,她也被称为“汉语之母”。舞台上她与恩师常敬宇讲述了并于一群人对传播汉语的执着,以及对汉字的热爱与追求。
看了《开学第一课》,我知道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外国友人也在一直学习着中国文化,汉字不仅是中国的汉字,它将成为世界的汉字。我为我的国家感到自豪、骄傲,为我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2017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0字
2017年《开学第一课》以“中华骄傲”为主题,分为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文以载道、棋以明智、丝绸新路五个篇章,旨在引导中小学生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寻找中国自信的源泉,培养他们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穿越五千年时光,走进中华文明的古老源头,领略民族自强之魂的风采,品味字里行间的家国理想,开启黑白二子间蕴含的智慧。追根溯源,鉴古知今……央视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说:“今年的主题演绎,注重让传统文化和当下发生关联,而不是放在博物馆里成为仅仅能欣赏、背诵的对象。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就在他们身边,依然会影响他们当下的生活。”
2017开学第一课观后感300字
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终于播出啦,节日中让我印象最深就是汉字。
一点一橫,一撇一捺,小小的汉字非常神奇。它们像一群群可爱又淘气的孩子,在方格上跳跃着,像 一株株漂亮的小花朵一样出现在你眼前;它们像一条条清澈的小溪,流过笔尖;它们像浩瀚的大海浮现在你的眼前。
中国的汉字发展至今,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演变中可分为七大类∶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在不同的时代用的字体形状也不同。我们现在常用的是楷书和行书,楷书的特点是形体方正,橫平竖直,笔画清楚,行书则是楷书的快写体。
汉字的会意字,指事字,形声字,象形字背后都藏着丰富的知识。例如象形字“休”就表示人靠在树旁休息。我很喜欢汉字里很多有趣的字谜。如: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日)。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香)。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碧)。一点一橫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立)。像这样的字谜还有很多。
中国的汉字真是有趣极了!我爱这变化多端的汉字,更爱它背后的知识。我坚信美丽的汉字在未来将会被永远使用。
王宁教授说,汉字和汉字文化能够绵延不绝,生命就在民间。为了将传统文化巩固在每个人的血液中,王宁教授尽其所能,研究汉字从未停歇。王教授现场演示了“正”、“直”两个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行不离轨就是正,目不斜视就是直。
2017开学第一课观后感400字
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于9月1日21时播出啦,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中华骄傲”为主题。
今年的舞台被布置成一个打开的“书卷”的造型,两侧是卷起的书边,在“书卷”下,是两排一共32套课桌椅,简直就是教室的模样。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96岁的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爷爷。他长期从事文学翻译工作,已有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他还曾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学翻译奖。
很多我们熟悉的中外名著都是通过许渊冲爷爷的翻译才能为我们所熟知。他说自己每天都至少翻译一页纸,常常工作到凌晨三四点,有时也会半夜坐起,打着手电筒写下想到的内容,生怕第二天忘记。
许渊冲爷爷说:“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那就是我要翻译到一百岁,把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传播到海外。”
我们做为年轻的学生,应该向许渊冲爷爷学习,为自己定个小目标,然后向着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