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15天,我终于在又一次深夜狂欢中读完了这本书。我仍然记得书中描绘的第一幅场景:一个七岁的女孩,迎风站在谷仓旁边废弃的火车节上,一次又一次地想像着这是一列真正的火车,会带自己驶向远方。
这是一个你无法用语言去形容的家庭,塔拉有6个兄弟姐妹,父母带着七个子女独自生活在巴克峰下,与世隔绝。他们信仰摩门教,认为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哪怕严重烧伤、难产、车祸造成的脑震荡,他们也坚信上帝会有自己的安排,坚持在家保守治疗。
尽管我多次惊诧于他们的生活方式,我们任何人没有权利去评判他们的生活,评判他们的思维方式。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而塔拉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但她学习钢琴,学习歌唱,自学考入杨百翰大学,被保送至剑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以及,直博。
一个人需要多少次与曾经的背叛,才能换来一次成长?假如你我是塔拉,我们是否会有勇气一路走下去?我们没有选择原生家庭的权利,但是当命运的滚轮不断向前,我们可以通过教育,掌控我们的未来。过去是一个幽灵,虚无缥缈,没什么影响力,唯有未来才有分量。
塔拉也曾迷惑过,后悔过,疯狂过,她不懂为什么自己会被全家人孤立;她后悔自己抛弃父母、远离家乡,多次想要退学;她曾夜夜梦游至大街,梦见自己被父亲束缚在教堂般的房子中;但在书的最后一幕,她选择了与过去的自己和解,与童年和解。因为她明白了「只有自己才能解放自己的思想,才能把自己从精神奴役中解放出来」的道理,只有自己才能帮自己完成自我救赎。
如塔拉一般,在已经走过的18年岁月中,我无数次地因为原生家庭痛哭,我厌烦父母经年的要求严格和对我生活的太多干涉;我厌恶父母的市侩,害怕自己有一天也会因为生活疲于奔命;我痛恨父母没有能力让我拥有属于自己的钢琴,却让我学习并爱上这门乐器;我埋怨家境仅仅温饱,有人生来就站在了我永不可及的终点。
我有太多的期盼,但现实如同沉重的翅膀,让我在梦想与现实上空盘旋,让我的灵魂四处游荡。但我始终坚信,乘着教育的曙光,终有一天,我能摆脱原生家庭的桎梏,带着环游世界的梦想,走遍世间的每一寸土地,乘长风破万里浪,踏上绚烂的征途。
愿你我都终有一天,能像鸟一样飞往属于自己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