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没有哪部电影能取代《情书》在我心中的地位。
好似一壶藏在心底清洌的酒,被世故冷漠吞噬时,只要一个人静静回味一下这电影,纯粹醇香便狠狠袭来。
有人说《情书》是经典爱情片,可你看开篇便是男主的追悼,零碎的回忆片段里两个阿树连手都没有碰到过。
有人说《情书》是经典青春片,可你看女主刚开始回忆男主时吃力费劲儿,若不是收到博子阴差阳错的信件,记忆或许都不会被唤起,还谈何让人心心念念的青春桥段。
我觉得《情书》说的是埋在人生长河里的美好呢。
彼时的校园到处是打打闹闹爱开玩笑的同学,自行车棚里不停上演告白戏码,女生八卦男生耍帅,操场教室走廊无一处不凝着荷尔蒙的味道。
男主女主生得清纯粉嫩傲娇可爱,偏偏同名同姓,自然成为班级笑点和低high点中学生们八卦的源泉。呐,女生好烦,这个人干嘛要跟我叫一个名字,干嘛要跟我一起做图书管理员又不干活,干嘛闲着没事骑着自行车还不忘恶作剧整人。
此时的女主剪去长发,图书管理员奇妙地成为正式职业,机缘巧合开始回忆那个有点烦人的同名同姓的他。
当局者迷,回忆最有意思的部分是,当现如今攒够经历的自己再次面对它时,那些隐约的情愫才会被抽丝剥茧地袒露出来。
少年的好感表达,途径好多。俗的有打架斗殴恶作剧,雅的有作为无视成绩的学渣居然深夜在自行车棚下对试卷答案只为多和你独处一下下,再比如,借满图书馆所有的冷门书,只为在借书卡上大大方方若无其事地写满,你以为是我的名字的,你的名字。
而女主呢,一边回忆一边发现,其实当时学校图书馆的阳光真温暖,伴着微风顺着窗帘洒进屋子,窗边还倚着看书的他。啊原来,当时那个穿着校服的小姑娘,会一边嫌他烦,一边不自觉拿着望远镜,在同学们发现不了的时候偷偷望向他。。
影片结尾,一群浪漫主义想法爆棚的高中小学妹翻出了那本他临走前拜托她还到图书馆的《追忆逝水年华》,交给女主。
你看,这本书的借书卡上不仅有你的名字,还有你的画像呢。
这迟了十几个年头才到来的真相,其实当年和女主就只有把借书卡翻到背面去的距离罢了。算可惜么?可这本来就是一个失去即得到的故事呀。
电影里关于生死的探讨,记得女主父亲去世时她在雪地里拾起一只被冻死的蜻蜓,呆呆看了好久。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影片开篇时博子偷偷耍小心思,想寄信给天堂的他(这个情节本身就窝心又虐心),信里唯一那句“你好吗,我很好”。
从博子亲眼看见长相一样的女主,惊觉自己以为的“被一见钟情”原来只是个替身剧情,到影片末了博子依然执着于爱,对着他沉睡的雪山喊出“你好吗,我很好”。与此同时,女主在得知他的过世后,躺在病床微弱呼应着那句“你好吗,我很好”。
你们说,生命是什么呢?
问多少人就有多少个答案的吧。
嗯,会不会就如同一阵微微的风,或一束暖心的光。。捕捉不到也储存不了,无法控制去留。
故人不再,故事还在。
他们走了,但经过你生命时刻下的轨迹还是好清晰,清晰到当你审视自己,他们犹如从未离开过一般地鲜活。
那其实,或许他们只是跟藤井树一样,安静地睡在雪山下罢了。
别忘了,
博子对着雪山喊出那句“你好吗,我很好”时,有回声的呢。
附一段北川悦吏子写给小说版《情书》序言的部分段落吧,
我还常常做梦——-摆在面前考卷上的全是不会做的题,怎么办?是个吓得我魂飞魄散的梦;还有和同学在一排排课桌间嬉闹的梦;听到对面传来男人性感的声音的梦……偶尔,自己刚认识的某个人会变成年少时的同学出现在梦里。
一睁开眼,如果刚做完考试答不出题的梦,我就会由衷地松一口气;如果刚梦见和同学在教室里嬉闹,我又觉得有点惆怅。无论我以后怎样努力,那个时代都不会再来了。
像初中和高中时代那样的日子,并不只是留存在记忆里,璀璨地发着光,而是影响到了现在的自己,可能此生都会延续。
我还想,未来也是从现在开始一直延续下去的。
从高一第一次看情书,到现在初为社会人,不多不少刚好十年。
期间北上、出国、归乡、再次北上。
期间做了很多不大不小的选择,我以为那些都是我独立完成的。
可那么独立的我,早就不如呱呱落地时那般纯粹。
价值观形成期,接受了什么,间接决定你会成为怎样的人。(当然,也不绝对,接受这件事本身就充满主观性,不喜欢的东西无论如何我们也不会接受的)
我可能意识不到,我的某一次心动,或许和屏幕上的白雪皑皑有关,我的某一项决定、某一个处世态度,或许和翻来覆去倒回头看无数次的那张借书卡素描有关。
我把《情书》奉为圣旨,把它当作厌恶现世时提神醒脑的一股清流。
每每又看完一遍情书,工作、客户、业绩尔尔都被我抛之脑后。毕竟在简单有力的生命和纯粹动人的初恋面前,其他东西哪有那么重要。
哈哈,我也大有可能是沉醉在“众人皆醒我独醉”的自满中无法自拔~
其实生活没有我形容的那么糟。
工作中我可以获得成就感,同事相处中我可以收获陪伴,爱人在身边我更懂相知相爱。
但是,因为有《情书》的存在,我的世界更美好。
保留一份纯真,再平凡的点点滴滴都可以发光。
对呀~好幸运人生遇到它,就是这么一部伟大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