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命直播》观后感
直播,是在同一时间中,不同地点的人们可以通过影像进行交流的一种互动方式。直播在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火爆,为什么?这是因为它满足了信息及时性、交互性的特点。记得我第一次看直播的时候,那是一个美妆博主在直播,屏幕上显示出那个与我素不相识的美妆博主的影像,我只需要打字发弹幕就可以与她互动,觉得非常神奇。与《玩命直播》相同,直播主播在明,而我依靠网络这个遮挡物隐身在暗处,那种感觉就像一个人(主播)孤身处于一个黑暗的洞穴中,而四周都是隐藏在黑暗中的虎视眈眈的眼睛。
Snapchat,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WeChat, 青少年的生活已经无法脱离网络媒体。在英国,伯明翰大学Jubilee Centre for Character and Virtues一项最近的研究表明有40%的父母表示担忧社交媒体与网络媒体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英国调研机构Mintel发现有56%的10-15岁的少年表示,比起当面对峙,在社交媒体及网络媒体平台上他们更容易相互攻击对方。
影片Nerve 就是诞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优质女高中生Vee(Emma Roberts)不甘心平庸顺利得进入大学,不甘心生活在好友的风头下,为了证明自己也可以成为主角,她参入了一项网络真人游戏:Nerve。游戏规则很简单:玩家需要接受一个接一个dare的挑战来增加人气数及赢得奖金。如亲吻一个陌生人,偷一辆摩托车,挑战的难度会随着比赛进程不断增加,当然奖金和人气也会随之暴增。如果玩家bail (退出)或fail(挑战失败),那么game over。参与者可以是players (玩家)或者Watchers (看家)。看家可以是匿名的,但需要付费。游戏最大的原则是参与者不能报警(snitching)。
比起现在大红的pokmon Go, 这样比赛更像YouTube上的vloggers. 也就是中国的网红直播。
电影情节紧凑惊险,导演Henry Joost 和Ariel Schulman 将摄影机镜头变成了手机银幕,在摇晃的镜头左侧,观众们可以看到各种粉丝的点评及表情符号。身着绿宝石般闪烁的连衣裙的Emma Roberts与她的搭档(Dave Franco)在霓虹闪耀的纽约城上演了一出惊悚的网络真人游戏。
虽然影片的结局有一些仓促及夸大,但多少折射了当今青少年的道德底线是如何被网络媒体一次次的冲击。虽然不至于公投去谋杀一个人,但是在匿名的情况下,谩骂凌辱,恐吓挑衅已经成为了网络上的家常便饭。如果仔细看一下屏幕左下角的那些评论,旁观者似乎完全把自己乐趣建立在了参与者的挣扎中。粉丝们最感兴趣的无外乎是网红与网红的撕逼大战。粉丝与网红就像硬币的正反面一样相互依存。
对于这些现象,我抱有很强的好奇心。首先是网红,为什么他们愿意出卖自己的隐私而换得人气,再是粉丝,他们为什么喜欢乐此不疲地把自己的乐趣建立在偶像的一举一动上。
美国心理学家Dara Greenwood把人们渴望成名的原因分为三类:
The desire to be seen/valued (e.g., Being on the cover of a magazine, Being recognized in public) 渴望被看到,被承认 (如上杂志封面,被公众认可)
The desire for an elite, high status lifestyle (e.g., Having the ability to travel in first class and stay at exclusive resorts, Living in a mansion or penthouse apartment) 渴望成为精英,拥有高大上的生活(如飞头等舱,高级度假会所,住高级别墅等)
The desire to use fame to help others or make them proud (e.g., Being able to financially support family and friends, Being a role model to others) 能够利用自己的名气来帮助他人或让他们为自己自豪(如在经济上支持家人或朋友,成为他人的偶像)
研究显示第一项渴望是人们想成名的最大动机。在朋友圈发自拍,发美食,发旅行照,一方面是在分享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是渴望自己的形象被认同的自恋。自恋包含看与被看 两个方面,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被看见。或许网红就是这样渴望特别强烈的人,再加上商家的利用炒作,那么这种渴望会被无限放大。金钱上的鼓励(网红经济)也会让他们第二和第三项的欲望加强。如今年戛纳电影节,欧莱雅请来了50名网红与李宇春一起走红地毯。而粉丝爱好看偶像的心态,实际也是一种自恋的心态(幻想自己成名)以及一种强烈归同感(一种强烈的与大多数人分享一样共同的东西的需求)
我们渴望看与被看的欲望从来都在,而网络媒体把他们无限得放大了。知乎的黄继新说互联网基本就是在做两件事:1. 增加让你获得认可的机会 (如微信朋友圈)2. 降低你获得认可的门槛(如美图秀秀,Instagram 滤镜)。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青少年或许会像我一样患上社交倦怠。过大的信息量,社交媒体自带的过于复杂功能及对商家投机利用的反感,越来越多的人会开始退出粉丝圈,朋友圈,信息订阅,就像影片的结局那样,选择sign out. 这或许是现在青少年成长的必经之路。现实生活中,主播需要粉丝流量与礼物打赏,礼物可以直接转换成资金,而流量变大之后可以带来广告流量,因此各种主播为了争夺用户,各出奇招,就像电影里,只有直播更刺激更好玩的内容才能吸引更多的粉丝,我曾经看过一则新闻: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名男子日前在克利夫兰市街头用脸谱(facebook)直播其枪杀一名老人的过程,其帐户已被停用,正被警方通缉。这就涉及直播管理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