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观后感
《驴得水》是由同名话剧改编的喜剧电影,以讲个笑话,你可别哭的口号和荒诞讽刺的情节赢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大获全胜,影片对于各个人物的刻画和社会现实的讽刺一针见血,不同于一般喜剧只是观影过程中的开怀大笑,《驴得水》更让观众能在大笑中感受到社会现实的黑暗,感受到每个人物的喜怒哀乐。《驴得水》凭什么做到这样?我们可以分别在内容和拍摄手法上做一个分析。
从内容上看,《驴得水》讲述的是民国时期一所偏远的学校中,校长和几位老师虚报一头驴为老师冒领薪水以便解决学校各项支出,之后为了圆这个谎话而发生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影片中人物不多,主要人物有校长、特派员、铜匠、张一曼、铁男、裴魁山、校长女儿佳佳、美国慈善家罗斯先生、铜匠老婆等。校长是一个一心为实现自己农村教育事业梦想而可以舍弃一切、不顾一切的人,为了掩饰吕得水老师的谎言和维持这个学校,设计铜匠变老师的闹剧、舍弃了张一曼、甚至舍弃了女儿佳佳,他是个固执倔强、一意孤行、听不进他人意见的梦想家;特派员是腐败的国民政府的一个缩影,克扣美国慈善家罗斯先生的善款,他恃强凌弱、仗势欺人而目不识丁;铜匠是个可怜又可恨的人,影片中甚至未曾出现他的姓名,仅仅以铜匠替代,代表了当时社会的底层人物,愚昧而麻木。他原本本着善良的心意帮校长假扮吕得水老师,又在张一曼的睡服下维持着这个谎言,在老婆的闹事和张一曼的绝情下对张一曼产生了极大的恨意,他决心报复开始了真正悲剧的开始;张一曼是个潇洒多情的女子,她与裴魁山有着恋人之实而又拒绝恋人之名,为了维持校长的谎言睡服了铜匠,为了学校又绝情的奚落了铜匠,最后却被校长剪了头发而神志不清,成了影片最大的悲剧;铁男是个热血青年而又攀附权贵,初期他是校长的坚定支持者,对其唯命是从,之后被特派员的枪吓成了一个胆小鬼,转而依附特派员。他像一颗墙头草,看似满腔热血刚正不阿,实则擅长依附权贵,打压弱小;裴魁山是一个有思想但是懦弱而自私的人,被张一曼伤透心之后转而和铜匠一起报复,他在几个老师中学识最渊博,但也最自私,他是当时社会许多文人的代表;校长女儿佳佳,是一个善良而幼稚的人,她悉心照顾着那头驴,她对于社会有很多的幻想却没有认清现实,她是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在一幕又一幕闹剧下伤透了心决定离开;美国慈善家罗斯先生,对于中国社会没有足够的认识,是个不够聪明的慈善家;铜匠老婆,一个泼辣的妇女。
从拍摄手法上看,影片依旧保留着话剧的特点,整部影片场景仅限在一个小小的学校,对话带有话剧特色,其中穿插一些小黄段子。片中有大量的远景和全景镜头,中间穿插一些特写镜头和对话。值得关注的是,影片内容分好几块,第一块是特派员第一次视察前,第二块是特派员第一次视察结束后三民小学规划未来,第三块是美国慈善家视察前,第四块是婚礼前后,每两块内容过渡的期间影片都会安排一个夜晚来推动情节的进入。第一次过渡是众人教铜匠如何冒充吕得水老师,之后成功瞒过了特派员的视察;第二次过渡是众人商量如何使用驴得水老师工资以及张一曼睡服铜匠:第三次过渡是特派员和学校众人吃驴肉,特派员威胁众人好好配合以骗过罗斯先生。每一次过渡都为前一部分内容做了小小的总结,并为下一部分内容埋下了伏笔。这与话剧的特点也不无相关,好比一幕又一幕的场景,每一幕结束会有一些过渡的内容。最后在影片的结尾,回忆了三民小学之前的点点滴滴,又以画外音(字幕)的方式交代了众人物的结局。
总而言之,《驴得水》是一部带有很浓重舞台剧特色的影片,以喜剧的形式讲悲剧,辛辣讽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一部质量上乘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