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觉得《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书写得太棒,作者能力尚且有限,无法也不敢轻易尝试宏观地写下读后感;另一个原因是习惯只对书中的某个片段或一句话有感触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永恒轮回
众劫回归观指:我们经历过的事情,它们重演如昨,甚至重演本身无休无止的重演下去。尼采就此与数位哲学家讨论,在哲学层面上把永劫回归与生命意志看作是人的存在的一组哲学上的二元对立来理解,并推演出必然性与偶然性、重复性与一次性、轻与重、灵与肉等一系列西方精神发展史上的二元对立关系来,以此来探讨人的生存困境;在文本层面上则以这些二元对立来理解小说的存在观、人物的生存困境和现实行动,从而肯定了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在我们所经历过或者身边的人所经历过的事情里,有那么一些事情总让我们无法对自己的灵魂放松或者缓解,这些事情可以说是“劫”吗?它们会让人们感受到它们过去的存在对现在和将来的意义时的痛苦是因为“众劫回归”还是主观个人对于过去的事物潜在的或者自觉的在乎和不能忘记呢?这么说显得有些难懂晦涩,换句话说,一切开始的地方也将是一切结束的地方。初尝《不可》时我不过是个稚嫩的高中生,读了几页不知作者云云,索性丢在一旁。直到我看了《恐怖游轮》和《东邪西毒》等电影后回过头来,大梦初醒般惊讶地发现电影与书之间有着神秘的共通之处,这种神秘感指引着我重新拿起《不可》,于是,轻与重,灵与肉,爱与恨,一点一滴弥漫开来。
我们看电影《东邪西毒》里黄药师一语道出: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如果什么都可以忘掉,以后的每一天将会是一个新的开始,那你说这有多开心。“ 其实这也是基于众劫回归的理论。米兰昆德拉说,”曾经一次性消失了的生活,象影子一样没有分量,也就永远不复回归了。无论它是否恐怖,是否美丽,是否崇高,它的恐怖,崇高以及美丽都预先已经死去,没有任何意义。
也就是说,我们经历过的事情,虽然消失了,象影子一样没有了分量。但是这只能说明它们不再以外在客观存在的形态来影响人们的正存在,而是以内在既思维和意识的客观存在的形态来影响人们对正存在的感知。于是,就形成了重复,形成了劫后回归。“我不懂哲学,但从一个普通有思想的人来说,我认为既然没有意义且没有能力改变,不如把每天当做生命的起点,就算依然是轮回,但可以是新的轮回。
二、偶然造就必然
托马斯不知道在特丽莎和无数为与他存在性友谊的情人之间如何抉择。人永远不知道自己到底该要什么,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把它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此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托马斯面对他和特丽莎之间的爱情时,有些不满的发现其实两人的相遇和相爱是一系列偶然事件组合而成。生活中又有多少事不是这样呢。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都在与机缘的碰撞中度过。
更准确地说,是在与人和事的偶然相遇中度过,我们称之为巧合。”巧合“是指两件事出入意料地同时发生了,相遇了。事实上,难道不是一件必然的偶然所带来的事件,才更见意义重大和值得注意么?必然性不是神奇的公式——它们都寓含在机遇之中。如果爱情是不能忘怀的,机缘一定会立即展翅向它飞落,象鸟儿飞向方济各翅膀。
生命重在无尽的爱与悲伤——对特丽莎的爱压住托马斯,让他脱离情人,让他潜移默化地改变,让他深深地依恋上别人变得脆弱;生命轻在无尽的爱与悲伤——对托马斯的爱逼迫特丽莎学会宽恕托马斯的不忠,让她倾尽灵魂献身于爱,让她摆脱不了爱与恨的纠缠变得坚强。
我们从爱里饱尝了甜蜜,也隐忍了由此带来无尽的折磨,泪水与欢笑总是结伴而来。两个一见钟情、在偶然中必然相爱的人,走过激情,走过七年之痒,真是一段好美的爱情。美好到让人的生命变得羽毛般轻盈,飘在半空,飞翔,飞翔。可是不得不承认,爱情中的苦难让人受尽委屈,包容,宽恕,恨时常重得负担不住,却正是在这沉重的负担之下感到生命的轻。
三、活在真实里
这是卡夫卡在他的日记或书信里写过的一句话。要做到真实,就是不欺骗自己也不欺骗别人。不管你承不承认,你的行为或许不是为了符合在别人眼中的标准,但终究会或多或少在意他人对此的看法。”我“是”镜中我“。真实和暴露的界限很模糊,为了真实的效果,需要将自己的一切坦露在公众面前,可是在公众面前的我们又不是真实的我们,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一旦有旁人见证我们的行为,不管我们乐不乐意,都得适应旁观我们的目光,我们所做的一切便无一是真了。有公众在场,考虑公众,就是活在谎言中。
每个人都是双面人或者多面人,我断定没有人可以在身边不同的人面前表现出一模一样的形象。我们在朋友面前和在情人面前甚至有可能是截然相反的两个人,这说明我们不够真实吗?不,部分人的存在给我们充足的自由空间,让人放松,你不想要顾忌,也不需要拘谨;对于有一部分人,你对他们怀有特殊的情感,可能是陌生感,可能是好感,可能是亲切感,你的行为按照你所希望呈现的那样不自觉地表现,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操控你,突然间你不再是另一部分人面前(就你而言)的、眼中(就他人而言)的你。
我们能将这样的变化定义为虚假吗?你说这是虚假,可在这个人面前你就想要做不同的自己的确是你内心的真实愿望,从心灵出发,不就是所谓的真实吗?伪装的你是真实的你。秘密总是和真实脱不了关系。秘密阻碍我们去探寻完全的真实,但没有秘密也不见得就意味着真实。秘密武装下的我们赤身裸体,绝对真实,秘密外面的人看来我们是装在套子里的人不够真实。失去秘密,就如曝光的照片,偏离原形,夸张扭曲。真实与虚假,仅仅有着一线之隔的悖论,简直无法准确判断真假与否。当真实与虚假的维度收缩,化为一个极点时,真实即虚伪。
四、浪漫是爱的表象
这世上我们耳熟能详的浪漫爱情故事数之不尽,就我看来似乎都美好得太虚假了。我们习惯于要求所谓的”真爱“戴上忠贞、纯洁、性爱合一的枷锁,难以想象有多少人能够相信性爱分离的爱情。托马斯和特蕾莎的爱情如此真实,仿佛触手可及,就他们的分离重逢所揭示的那样--爱,从来都不是完美的,爱情里除了浪漫、关心、刻骨铭心等等构成的花花宇宙表象,同样含着厌倦、疲惫、对感情的懈怠、偶尔的精神出轨甚至肉体出轨。
可这并不一定改变爱情的实质,托马斯也许永远都摆脱不了泛滥的情欲和外遇,也永远在心里存着一个特蕾莎;特蕾莎依然会为托马斯的行为伤心痛苦,也依然会屈服于对托马斯的爱而选择原谅。当我们走过繁华的浪漫桥段,终会明白现实和意识交织下的爱情的另一面难免是不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