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伏妖篇》观后感
在四大名著中,《西游记》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次数最多,影响也最大。它天马行空却观照现实,是富有浪漫色彩的东方玄幻小说之集大成者。自小说问世以来,人们可以从佛、道、儒、魔、鬼、笃心、利益、存在与消亡等诸多角度对小说进行解读,也可以得出不同的真知灼见。
《大话西游》系列探讨的问题是从微观角度来看为什么要去取经。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原著中写的是如来想要将佛教典籍向东方推广,并派观音来负责这项工程,观音利用唐帝常做噩梦,指点唐帝向西方寻求佛门真理来化解世间罪恶,就可以睡个好觉了,因此才有了取经的故事。而从师徒四人的微观角度来看,四人西去求经的原因各不相同,求经之心也并不坚定。如何将这个团队凝聚起来,如何将取经大业继续下去,《大话西游》系列给了我们一个奇异的见解。
《降魔篇》和《伏妖篇》都在试图解释唐僧为什么要去取经?原著中他是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在封建权威的迫使下决定西去取经的,后来他也有过后悔。电影不仅是光影的艺术,还是改编的艺术,完全按照原著去拍的话,是很古板很难看,而过度的改编又会使人反感,这个度很重要。《降魔篇》和《伏妖篇》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都是过度改编原著,创造了一个新的故事,但仍在五岳山中,能看见的天地还不够大。
我是冲着徐老怪去看《伏妖篇》的,我喜欢他将对现实嘲讽寓意于电影的风格。看完这部电影,很多人都会感慨又见《倩女幽魂之人间道》。两部电影都是对现实的嘲讽,是黑色喜剧,惨淡中带着微笑,而眼泪在不知不觉中流下。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悄然改变,政治、经济、人情、事故等等都在改变,《伏妖篇》观照的是当今社会中团队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拿什么来凝聚团队?除了共同利益之外,其他的似乎都显得苍白。当悟空发现唐僧之前对他说打在你身上,痛在我心里之类极富感情的话是在表演时,悟空彻底崩溃了。八戒刻画得真是入木三分。每个团队中总会有出工不出力的人,而这类人还不在少数。八戒是典型的出工不出力,面对危险时喜欢逃避。沙僧不再是任劳任怨,而是充满小智慧的小人物,他站在圈里,但远离矛盾的中心。看问题似乎比别人更清楚,但因为有像八戒一样不愿为团队而战的心态,当危险来临时,他选择的是自保,因此他最后得到的回报也是最少的。整部电影,我个人觉得刻画得最好的还是老沙。
电影看完了,仍然没有解释清楚唐僧是如何度己的,白骨精的爱情是那么的突兀,九头雕下界为妖的原因不够强大等等问题,似乎只能等续集来解释了。
最后,这部电影的特效做得很棒,完全值得了票价。
秦雨山
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