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跟孔子学当老师》一书的卷首语上这样写到:师者,永怀教学之恋,永怀生命的恬静、感动与美好在本书中作者用清晰活泼的笔调,对孔子的教学及《论语》给出了自己的解读。其间旁征博引,用钱穆、章太炎等学术大师关于孔子的研究来印证自己的观点,给人印象深刻,让人在会心的微笑中完成一次愉快的心灵之旅。
大教教心;学第一,教第二。对学生的爱,尽在授之以渔。读了《跟孔子学当老师》,让我们有机会跟随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时空来审视自己从事的职业当老师,以及怎样才能做一名好老师。
心中有爱。人活在世上,只要心灵不死,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做自己所爱做的事情。孔子的非凡之处他竟然将自己的生命之爱献给了被许多人忽视的教学,竟通过教学找到了让其心动的归宿。从三十岁执其教鞭开始直到去世,孔子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教学。他对教学无限的爱超越了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本身,让众多的弟子紧紧围绕在他的周围,努力求学。
学仍是教师的第一命根。有了很好的学才会有很好的心去教。要培养学生学习,教师自己首先要学习,并随时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体会和自己的学生交流。学而时习之决不仅仅是让学生好学,而是需要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如何学而时习之,用自己的努力求学和不息探索,为学生的求学、正心做榜样和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人生道路。这反过来又会激励教师终身求取学问,端正品行,从而将教学引入教学相长的正确轨道。孔子快到五十岁时依然真诚地对学生说自己还没有明确人生的真谛,仍会犯错,所以要再积累几年,准备从五十岁的时候钻研没有几个人能够读懂的《易》,使自己能够成为在《易》里面读的人
真正的教育是教心。大教教心正是中国历代优秀教师或读书人秉持的优良传统之一。虽然孔子自己未提出大教教心这样的说法,但孔子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教人如何体贴仁心。培养圣人之心正是朱熹为什么从事教学的根本理由。真正的教学是从师生的求学经验与心得体会为基础,发生共鸣,才会发生真正触及师生心灵的教学。
孔子之所以值得学习,不仅因为他是圣人,是教师这一职业的先祖,更因为他的精神可以成为我们这些中国教师的根。我们以他的精神为根,不仅可以让自己的日常做人用一个中心,而且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给学生带去一种文化或精神的熏陶,使他们将来无论做什么也有源自中国文化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