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影评
一
当代,黎巴嫩,法庭上。庭长开庭。
原告,你叫什么?
赞恩。
你多大?
不知道,12岁吧。
(看上去营养不良、单薄瘦弱,像8岁)
你起诉谁?
我的父母。
为什么?
因为他们生了我,却没能抚养我。
你起诉你父母什么?
我起诉他们不要再生小孩,不要孩子重复我的命运。
读一下你的起诉书。
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
我只记得,我的生存里,只有
暴力、侮辱或殴打
链子、管子和皮带
我最常听到的一句话
滚,婊子的杂种
滚,你这垃圾
生活是一堆狗屎
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钱。
我住在这里的地狱
我像一堆腐烂的肉
我像渣滓和野草
没人需要我
我并不存在。
我本以为我们能做好人
被所有人爱
但上帝没有让我们这样
上帝,不要再让我的父母生小孩。
二
赞恩的生活环境是这样,
贫民窟、难民营、到处破败不堪、满目疮痍;
处处垃圾,污水横流,嘈杂混乱,肮脏龌龊;
一间不到十平米的空间,生活着九口人,
全家不得不并排睡在脏地毯上,
父母还在隔着帘子那边生孩子。
忍饥挨饿受冻是他的生活常态。
赞恩的生存环境是这样,
制毒、售毒、在小卖部帮工送煤气罐、送货等。没有学上。
赞恩的人文环境是这样,
抽烟、暴力、咒骂、偷盗、撒谎、欺骗。
赞恩的社会环境是这样,
难民、非法移民无法得到工作、教育、医疗;
儿童买卖、未成年婚姻、违禁药品交易。
赞恩原型是一个14岁叙利亚男孩,
电影大部分内容来自他的经历。
拍电影时,他不识字
脏话连篇。
三
十六世纪,科学革命兴起,
不断揭露和瓦解万能上帝的神话和迷信;
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尼采一声上帝死了,
再次惊醒世人。
使西方建立在宗教基础上的价值观,
更加动摇。
今天,《以何为家》又一次亮剑,
直指宗教,
所谓孩子是上帝赐予的礼物,
这一促使数十亿信徒不停生育的动力,
不过是一种烟幕。
如果父母给孩子带来的只有贫穷、苦难和痛苦,
父母凭什么要把孩子生下来?
四
影片使用航拍、近拍和跟拍等;
以纪录片的手法,
展示系列、连续组图,控牢了观众。
画面晦暗、急促、生冷、坚硬、混乱、悲怆和压抑
展示出黎巴嫩底层人民生活状况
每一帧画面都让观众感到震憾和冲击。
挑战观众三观,
并使他们在流泪中感悟。
深刻的思想性,赤裸的现实性,
揭示地球上当今还有国度和人民如此生存。
结构安排妥当,倒叙正叙相结合,
编剧出一段精彩的主题鲜明故事。
情节顺畅流利,衔接顺其自然,
使观众轻松看懂。
五
《追风筝的人》,让我们通过儿童哈桑了解陌生的阿富汗
《钓鱼的男孩》,让我们通过一家兄弟仨知道尼日利亚的政治罹难
《以何为家》,让我们通过孩子赞恩认识黎巴嫩,以及叙利亚难民危机,
望中东北非政治动荡,人民无家可归,流离失所,
看中国这边风景独好,人民安居乐业,国泰民安。
感恩生活在当代中国。
愿所有勇敢的孩子,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情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