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
翻开《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些点评文字标题活泼地跃入眼帘,除了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更有一种震撼心灵的喜悦。狼吞虎咽一番,心中不觉一阵窃喜,我冲动地低声告诉自己:教育智慧从研究中来。生怕出错,我又一次走进书中,仿似与王晓春老师晤谈,一同思考这些教育问题,不觉生发出好些的思考与共鸣。
教育智慧倡导“帮助式的教育”。案例中的“帮助式的教育”是相对“干涉式的教育”提出的。王晓春老师在评析中一针见血讲到: “干涉式教育是赤裸裸的教育。干涉式教育属于低科技含量的教育。进行这种教育,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靠条件反射就可以实施了。” 例如:面对一个不讲卫生的学生,作为老师的我们也许会脱口而出:“你太脏了,快去洗洗。”语气或是直率,或是委婉,或是严厉,或是温和。这种先评价指责后指手画脚的教育就是“干涉式的教育”。
读着王老师对此教育方式的“定义”,真叫人不寒而栗。我心有余悸,冥冥之中那话语仿似说与我听、批露与我,直刺我的心窝。是的,身为一个老师妈妈的我,也屡屡犯下采用这种低科技含量的教育进行着家庭教育。那我算什么?多半时候还真像一个农村主妇,专业知识低得可怕!恐慌之际,我得让自己的教育变得专业一些、智慧一些。我的目光像一匹饿狼涉猎着新的教育方式。
王老师指出:“帮助式的教育是隐蔽的教育,学生甚至可能没感觉到老师在教育他,可他是已经受到了教育了。”王老师非常赏识案例7的fangqiong,面对不讲卫生的牛牛,没有简单评价粗暴指责,而是设计了一个“拥抱情境”,让牛牛发现自己的问题,并鼓励牛牛改正,并高度评价说,是爱心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催生了fangqiong如此美丽的教育智慧。
我静静地品析着王老师对“帮助式的教育”的“定义”以及他给予fangqiong的评价,在它们的背后,我强烈地感受到了一道灿烂的光,照亮了对教育真谛真切解读的心扉,我触摸了fangqiong的思想,几多兴奋,几多感动。在她的思想里,教育被理解为帮助,这种帮助是和谐的,而且是充满亲切感的,是平等的帮助。于是她微笑着蹲下身子、亲切地伸出双手准备去拥抱“小花猫”似的牛牛。她对牛牛的教育就像一个姐姐以自己的经验和先知,帮助弟弟进步。
姐姐比弟弟懂得多些,因为她年长几岁,早一些时日获得一些知识和能力,早了解一些生活的常识和做人的规矩,但本质上,姐姐和弟弟没有不同,都是母亲的孩子,是平等的。一个好姐姐,她总是期盼着弟弟能出人头地,能胜过自己,这就是我们所理解和盼望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fangqiong的教育里,我清晰地闻到了充满温暖的味道,这种教育(帮助)是真诚的,清澈的,平等的,是不带任何杂质的“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育智慧的保障。王老师对案例6作了题为“面对问题,要探究”的 点评。评析中他谈到,面对“爬树风波”,黄玫瑰老师开始虽“不满”,但他很快的压住自己的不满,而且成功地把这种不满迅速转化为“探究”,去寻问孩子为什么爬树,之后教育他下次遇到同类事情的时候“不这样做”。这样的教育是源于“面对问题要探究”“能多角度看世界”,是智慧的。
案例中,我不仅感受到“化敌为友”的曼妙,还收获着“面对问题要探究”所带给的启迪,甚至我能从中读懂的黄玫瑰老师个人的魅力:
黄玫瑰老师是视“敌”为“友”的。在他的心中,成长着许多的“小人”,他理解、宽容这些“小人”难免因为简单而淳朴的想法而忘记纪律,违反纪律,于是他的教育就不是简单的批评和纪律的重申,而是想办法让这些“小人”下次遇到同类事情的时候“不这样做”。
黄玫瑰老师是善于 “化敌为友”的。他善于修正自己不合理的教育信念和认知观念使之科学、用科学的精神,研究的心态面对问题、从自己的角度看世界,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甚至从树木的角度看世界,“立足点多元化”解决问题,把麻烦酿成快乐。
黄玫瑰是热爱教育事业、善待学生、心理健康的老师。他深知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人格发展;他深知教育行为不健康的老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种意义上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萎缩产生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前提。因此,他的教育行为充满冷静、尊重、平等,意味深长。
相反,一些老师面对“爬树风波”,心里想的就是“违反纪律”“和老师作对”,不知觉中就把矛头指向自己,结果让学生来一番“承认错误”“制造了敌人”。此番教育直叫人“触目惊心”,正所谓“教师的素质不同,理念不同,人生哲学不同,教育就会呈现不同的效果。”我敢断言,这样的教师心理是不健康(或是亚健康)的。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的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了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的心灵,教育的智慧就会因为教师心理不健康而消失殆尽。
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关爱教师的心理健康,让教育充满智慧,我在心底热切的呼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把脉,为增进教师的心理健康会诊吧!
驻足于一百个案例,生动、具体、真实,浅显中教人返观自我悄然思量。走出《教育指智慧从哪里来》,我不再茫然,我高声对自己说,在阅读中我滋长了教育智慧,教育智慧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