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4-11-30 09:12:52 其他读后感

  最近学校营造着一种审美的氛围,这促使我去读了一些审美的书籍,前不久跑了国图,好不容易借到了《谈美》一书来看,真是不错!

谈美读后感

  着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一书写于1932年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正值国家危时,可是国内很多人都在为由党而官、奔走于大人先生之门而洋洋自得。中国社会闹得非常糟,朱光潜认为这不完全是制度的问题,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坏。于是他在《谈美》开场语中指出,人一定要从怡情养性,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等之外,别有较高尚、纯洁的企求。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于是朱光潜为青年人写了这本书,通过谈美来净化青年人的心。在这本书中,他指出了美感与快感,考据、批评与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等之间的区别。读了《谈美》,我就其中的两点很有感触。

  一是作者对美的整体把握。作者强调艺术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人只有摆脱了利害关系的网,在观照事物时,才能真正体会到事物真正的美。他认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有无所为而为的精神,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来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翻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物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所以他觉得他的时代里一般的那些忙于当官的政治学者和经济家以及那些冒牌的哲学家和科学家都是很俗的。他觉得在人们观照事物时,有三种态度,一是实用的态度,一个科学的态度,一是美的态度。而只有不考虑事物本身的利害关系时,我们才能真正享受事物给人们带来的美。

  当代中国,虽然不是30年代那个动乱的社会,但是改革开放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些腐朽的思想在充斥着人们的心灵,比如官本位主义,拜金主义。人们越来越重视的是事物的实用性。比如在学术界,真正摆脱功名而潜心自己喜欢的学术的人又有多少呢?更多的人写论文、做研究是为了申请教授,得到某一官职或是为了申请国家的科研计划而获得固定的经费。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美,而现在更多的学者已经将这种事物本身所特有的美抛开而将研究与利益挂钩。对于那些不能马上出成果的领域,很多人都不愿意去涉及。这种风气在各个领域都很盛行,以至于常常感到自己活得很累。我们或许因为太忙于功名或者金钱而忽略了身边处处存在的美。正如朱先生说的那样,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应该跳出这个束缚我们的利害关系网,以更客观的态度来看身边的事情,我们会觉原来被我们忽略的事物是如此之美。朱先生在最后一篇中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回首留恋,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了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真是现代社会一个真实的写照。但是如果没有无为而为的情趣,人们是不可能慢慢来欣赏周围的美,也不可能做到忘我的境界而产生移情作用。因此,我觉得,无为而为才是美真正的内涵,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所缺少的一种精神。因此,我们更有必要来了解美,用艺术来净化人的心灵。

  朱先生说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为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我觉得人生艺术作品的好坏取决于我们到底能否用心去了解生活中的美。在陶渊明的眼中,普通的南山被赋予了悠然的美感,豆苗在他那里则成了良苗。这是因为陶渊明真正摆脱了尘网。他的人生是一个到处充满美的艺术作品,而这些美都源自无为而为的情趣。

  另外一点是关于朱光潜所说的考据,批评和欣赏。他说考据不是欣赏,批评也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从前老先生们太看中考据和批评的工夫,而现在一般青年又不太肯做脚踏实地的工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读文艺,这都是很大的错误。虽然我对考据学了解不多,但是通过跟一些教授的交流中,也了解了一些考据的知识。在现代中国,考据学也是一门冷的学科,很多人不愿意去做这一学科,这与社会浮躁的风气有关系。大学时一个考据之学做的很好的教授曾经跟我说,考据并不是单单为了考据,不能陷入考据之中,考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考据对于我们理解美的作用很大。我们年轻人在研究文学作品的时候更多的是对文艺的热情,可是仅仅这些还是不够的。我们不愿意去做这些考据的工夫,根本在于我们缺少无为而为的精神,所以这种精神贯穿审美活动的全部,不仅仅是包括对事物本身的美的无功利的发现的影响,还有对美的欣赏起重要作用的其他工具比如考据学的影响。真正静下心来来做一下考据,对我们的意义不仅仅是学习考据学的知识,为欣赏艺术作品提供材料和支持,更重要的是通过脚踏实地地考据来磨练我们的性情,克服我们青年人的浮躁的心态,从而达到无为而为的境界。

  读了《谈美》一书,我对美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不仅仅区分了一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我们在学习美学的时候,在理解美的时候,单单从美本身入手来谈论美,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如何具有无为而为的精神,只有把握的这一点,才能从本质上真正体会美。另外这本书语言易懂,富有趣味性,适合中小学生阅读,这对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和情趣也有很大的帮助。

查看更多
标签: 难忘 第一 作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076591/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