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九十八岁的季羡林和九十三岁的任继愈同日去世,尤其是季羡林的离世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他们的遗体覆盖着鲜红的党旗,缀拥在一片鲜花之中。可又有谁关注到另一个大师在同一年静静的离开了我们。
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是在凤凰网的2011凤凰网年度好书中,与《百年孤独》《寡人》等一并列在其中,初看介绍,以为仅仅是一个作家追忆自己老师的回忆录,并未在意。书随着《史蒂夫?乔布斯传》等被一并送来时,随手翻上几页,就丢置一边,书的开头除了作者的序之外,接着的竟然是很多知名学者的评价,当时就觉得吹捧的痕迹太重,再翻正文,尽是些生涩难懂的哲学话语,很不对胃口,在同批书都读完之后,这本书依然丢弃在书桌的一角。直到一个下雨的周末,实在没处可去,没书可读,百般聊赖之际,翻来细读,竟一发不可收拾,整本书一气读完,吸引我的不仅仅是赵越胜先生对周辅成老先生的感恩,更有对老先生作为学术研究的追求者、人性的守护和卫道者的崇敬,写下此文既不是为了简单的赞美大师也不是为大师被冷落而鸣不平,只是想告诉众人,中国的伦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位大师级的奠基人存在。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的成长历程,着重讲述了辅成先生对自己的帮助和教导,赵越胜先生在书中回忆了与辅成先生从相识到相处,从相处到相知,从相知到相伴的历程,赵先生的文笔优美,文白相间,让笔者读来口有余香。最打动笔者的是书中多次写到赵先生在车站送别辅成先生的情景,聚散离合,本是人间常情,但两者之间这种亦师亦友亦父的感情不用任何华丽的辞藻和刻意的渲染却越发的浓厚。他们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面对艰辛、清贫的生活条件,面对珍贵稀有的学习资料,心中毫无杂念,为追求知识和真理,执着、坚定且乐观地享受着生活的精神值得现代的我们深思。
第二部分可以理解为赵先生对辅成先生的学术总结,但大量的笔墨放在了描写辅成先生公正的学术精神与人格精神。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中,辅成先生不依附于权势,更不去奉承小人,坚守自己独立之意志,自由之精神。在北大朗润园他家的墙上,有一张他亲手书写的条幅:「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他以孟子的这番话自励,实际上,他不仅做到了孟子所谓的大丈夫,而且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他始终没有因为社会环境低下高贵的头颅,始终保持着独立的批判并努力发出不苟合的声音。在赵先生笔下,一代大师的风骨与情怀跃然纸上。
辅成先生去世后,因为种种原因,北大虽未能派人参与其追悼会,但在其悼词中的一段话,是先生一生最好的写照;他的一生是信念坚贞的一生,做学问做人一致的一生,为教书育人鞠躬尽瘁的一生,因而也是诚实高尚和成果卓著的一生。
百年仁者寿,生命伦理不出人民二字;
孤夜醉乎神,腊梅品格堪入李杜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