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一本书去巴黎读书笔记

更新时间:2025-01-13 03:23:01 其他读后感

  我这人有个坏习惯,看书总是被动的,需要的时候才想去看。记得2006年去了趟敦煌莫高窟,记忆中的那点知识早忘光了,全凭听导游解说去追忆。回来后把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有关章节又翻来看,才弄清那点事。

带一本书去巴黎读书笔记

  去年赴英国前,女儿怕我到那儿看不到国内电视节目,语言又不通,让我带几本中文书籍来,打发业余时间。因飞机携带行李重量有限,总想给女儿多带点东西,本想带的几本书,实在装不上放弃了。让女儿应验的不是业余时间不好打发,而是对国外知识的盲区一片。上学时掌握的那点世界地理、世界历史早已模糊了。真后悔出国前应作些功课,看看书、查查资料,弥补一些英、法以及欧洲历史、地理知识的空白。感慨的是同参加欧洲五国游的几名中国留学生事先做了很多功课,甚至连去巴黎凡尔赛宫每周五下午五点以后成人半票,28岁以下免票,后花园免票的信息都查到了,弄得导游又临时改行程。因景点的票都是自费且很贵,大家不得不算算经济账。

  回国也有半年了,女儿总鼓励我经常写写日志,练笔又练脑,还嘱咐我别总回忆以前那点事,写写现在的事情。退休了,除了公园走走步、照顾父母、同学聚会等,真没有能值得写上几笔的。我也计划着闲暇时看看书,恶补点儿知识,写写读后感,即让生活充实一些,又和朋友们共享读书的快乐。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还是刚参加工作时读过。狄更斯的《双城记》,雨果的《九三年》和林达的《带一本书去巴黎》等在书柜里束之高阁,很少去翻它们。春节一过,一口气读完《带一本书去巴黎》。我非常佩服林达、余秋雨的旅行日记,最起码他们是带着问题去寻找考证历史的踪迹。特别是林达他们手捧地图为在法国寻找到雅克宾俱乐部历史遗迹付出的辛苦,着实让我感动。

  《带一本书去巴黎》是林达书中的一篇。那是他怀揣一本雨果《九三年》去的法国,走一段、读一段。这本书是2002年出版的,读起来距离还不算太远,里面提到的巴黎建筑、巴黎古迹、巴黎广场和我的眼见为实联系起来,增加了新的感受。

  我在巴黎呆了四天,当然参观的地方很有限,但巴黎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是美好的,是震撼的。

查看更多
标签: 和平 作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084204/
上一篇: 巴金秋读后感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