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5-02-05 14:15:05 其他读后感

  一、全书的结构全书三个部分,还是四个部分呢?

蛙读后感

  全书是一个剧作家写给友人杉谷先生的信,来讨论一个名叫《蛙》的剧本,讲诉该剧本的故事原型。

  第一部分在解放初期,作为乡村医生的姑姑,迎接了第一个生育高峰。高密乡千千万万的初生婴儿由姑姑接生来到人世。

  第二部分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姑姑作为对党忠心耿耿的计划生育基层干部,开着橡皮艇在河中追赶非法怀孕的妇女,逼其刮胎。作者我超生的孩子也被姑姑要求坠胎,而致使妻子死在手术台上。

  第三部分改革开放后的新时代,表面上是牛蛙公司,背地里则是做代孕生意的组织。作者我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代孕获得了一个孩子。

  本来三部分很完整的围绕着不同时期,对于孩子的政策,展开了很多故事,尤其是第1、2部分对于姑姑的描写,对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深深反思,深深的触动读者。

  可是为什么最后,作者我还有给杉谷先生附上所有的剧本呢?而该剧本,似乎是该故事未完结篇的猜想,而前文一、二部分对于以姑姑为核心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描写,成了现实这出戏的历史背景的铺垫。那么最后这个剧本对于全书的作用是什么?

  我第一次看到这种结构,觉得很惊奇。这本书是一封信、一个剧本、这些元素本身又构成一部小说。作者作为小说人物的名子是万小跑,作为和杉谷先生交往的剧作家的署名书蝌蚪。这样的构成起到什么样的创作效果。

  二、几个吸引我的地方

  书中,高密乡喜欢用人身体的部位来给孩子命名、例如万心、万足,小名小跑,陈鼻,肖上唇,李耳。这种取名的创作感,十分丰富,十分有文学功力。

  对于计划生育政策反思,或者说是批判,一般人写到姑姑作为曾经受相亲尊敬的产科医生,变成计划生育的侩子手,收到乡邻的憎恨和唾弃,晚年对自己的一生开始自我忏悔自我救赎,那么对于计划生育这一主题的展现,已经淋漓尽致,已经可以作为完整的小说。一般作家写到此就结束了。但该书又加上之后代孕公司,陈眉的故事,指出了生孩子这一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在传统文化和现实政策之间的碰撞和矛盾,在当今的中国已经扭曲到如此的地步。

  是现实描写,还是嘲笑讽刺,作者并没有给出答案。或表明自己的态度。只是通过代孕而来呱呱坠地的麟儿,仍然显出情不自禁的欣喜,对制度的坚决反抗,对非法代孕的无情控诉都被一声婴儿的啼哭打败了。

  或者这种不言而喻,恰恰是作者真实的想法和感受。而这一切只不过是剧作家蝌蚪的一出剧而已。

  三、主题反思

  计划生育这一饱受西方诟病的政策,确实控制了中国的人口增长,对中国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本书的题目,蛙是高密乡预示生育的图腾,几处点题的描写,颇具深意。一是,半夜姑姑在回家的路上,无数青蛙蟾蜍侵袭姑姑。一是,牛蛙代孕公司的牛蛙雕塑的象征。

  在中国,甚少作家触及这一现实主题,作者为什么把自己虚构为一个剧作家,并已写成了完整的剧本。难道是有改编成影视的企图?

查看更多
标签: 朋友 作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088524/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