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时间有限,关于胡适的作品我也只是仔细读过这一本《胡适口述自传》,在这之前,我对胡适先生的了解也仅仅是停留在《尝试集》上,知道他是我国白话文学的大师,但其他的就不甚了解了。而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胡适也有了个全新的了解。
通篇读下来,我们会觉得,胡适先生是一个很可爱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他并不是一个拘泥于形式和旧思想的人,这我们从他写的那些白话诗里就可见一斑,还有,在美国求学的期间,一开始胡适先生读的是农学,但在一次考试之后就明白自己不适合这个专业,再加之自己的兴趣在文学和哲学方面,自己就义无反顾地改学文学了,而从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出胡适先生是个敢于尝试并创新的人。
但如果凭这一点就说胡适先生是个典型的自由主义者,我觉得是不妥的。胡适先生在是一个自由主义者的同时,他首先是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影响的中国知识分子,而这一点,从他的父亲对他人生的影响就可以看出来。再加上那个时代的局限,正如作者唐德刚所说的,我们没办法去责怪那个时候的留学生的盲目的崇洋媚外,同样多的,胡适先生身上的传统思想也是刻进了他的骨血里的。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有限制的自由,戴着镣铐起舞,只有在规则的引导下,我们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胡适先生的人缘还是不错的,这和他自身宽厚容忍的个性有关,但这并不能说胡适先生就是个不讲原则的好好先生,相反,他是个有些大智若愚的人,说得再明白些就是,只要这件事不涉及自己的底线,那么委屈吃亏就是占便宜。其次,胡适先生带人宽容,但治学态度是十分严谨的,这从书中提及的他在每次讲演之前都要认真准备好久就可以看出来,所以这个说法也是不妥当的。
从这本书我们不仅仅可以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胡适先生,从的身上我们也可以学到很多,首先并且最值得我们借鉴的就是他的治学态度,他提到的治学要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我认为是十分有道理的。我们要敢于质疑一切,向这个世界提出我们的疑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然后才是求证,而这个过程是需要十分的仔细的,小心地抽丝剥茧,来证明自己看法的正误。
而在为人处事方面,他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就如他自己说的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疑处不疑,这句话并不难理解,他是要我们认真对待并相信自己的朋友,要学会理性对待工作和情感,这句话让我启发很大,他告诉我们要学会理智对待自己,学会用理性的闸门管理自己情感的洪流。
总之,这本书让我对胡适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让我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