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学校图书馆,看到《拯救乳房》,作者是毕淑敏,以前也读过毕淑敏的文章,很喜欢。原本一看见这本书,还以为是女性身体健康养护的书籍,翻开一看,才知道是毕淑敏的心理书籍。
说说作者,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1969年入伍,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看到作者的这些经历,尤其是从医学转到写作,我心里立即升起一种崇敬。我自己是一个比较喜欢稳定的人,对于现成的事实从来都不愿意改变,只要我能接受,而通常我对自己和别人都很少有各种要求,所以对于非常多的事情是可以欣然接受的,这也就使得我对像毕淑敏这样能放弃一个行业转成另一个专业的做法感到非常的钦佩,爱屋及乌的心理让我也就对这本书有了几分喜欢。
说说书本,《拯救乳房》是内地第一本有关心里治疗的文学作品。走进乳癌患者小组,你可以看到心灵深处生与死的挣扎、爱与恨的冲突、真与假的交织、丧失的痛苦,更可以感悟到团体的力量、助人的快乐以及成长的喜悦。这就是小组治疗的魅力。这是我国第一部心里学家撰写的心理治疗小说,饱含人文关怀精神,不懈地探讨癌症病人的精神尊严、人性完美等终极话题,深入描写了病人独特的心路历程。
里面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主要讲述了一个因家庭破裂而决心学习心理学的女博士,回国之后,在某企业老总的资助下,开办了一个免费的乳腺癌患者心理治疗小组,故事就从这些小组成员背后生活展开,同样是乳腺癌患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人对于乳腺癌的最终结果-死亡,也有着不一样的想法。通过心理学女博士的一步步引导,8个小组成员都对自己不可直视的恐惧有了新的认识,对于死亡有了新的认识,不再恐惧死亡,不再自暴自弃
对于死亡的问题我觉得从来没有思考过,一是因为觉得死亡太可怕,不敢去想象,二是觉得离死亡很遥远,但是读了这本书才觉得死亡原来只是一种自然现象,需要客观的接受。于是记住了那句话死亡是人最后的成长过程。
摘抄了一些经典的句子与大家分享:
一个丈夫消失的缺口,十个朋友才能填起。
商人连胃都填满了秘密,更不用说心。
拿不准该不该信一个人的时候,我得经验是信他一次。
那往事烙在她心间最细嫩的地方,流血结痂,在一个个清晨或者黄昏,自己再把血痂刮开,品味血腥。
一个女孩子对自己容貌的基本评价将强烈地影响她一生的走向。
有人应对困难局面的法门是沉默,可惜机关里知晓这一诀窍的人太多,沉默不是金,变成了负数,最好的方法是答非所问。
在城市,一周时间,足以把某人忘掉或者重新认识一百个人。
经典的心理学著作有永恒的魅力。大师们的某些话以前看到了,如青青的果子挂在树梢只是一个美丽的存在,却不可亲近。一个人有了相应的经历,再次和果园重逢,果子就熟了,有了发酵的醇香,隔着很远就能闻到,摘下来,读着读着,醉倒在字里行间。
最悲恸的时刻是要一个人孤独地享用,任何分餐都会让痛苦卷土重来。
凡是能打破的,就不是美好的,真正美好的,是打不破的。
人的大脑,是有保护机制的,记忆太痛苦了,才要忘记。
世上的事就这么怪,你会忘记和你一起笑过的朋友,但你不会忘掉和你一起哭过的朋友。
你夸奖将军会打仗,这不是夸奖,你夸将军会跳舞这才是夸奖。
以上这些经典语句,都是很有哲理和值得人去思考的,越读越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