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听听那冷雨》有感

更新时间:2025-02-20 02:21:36 其他读后感

  渐车帷裳

读《听听那冷雨》有感

  ——读《听听那冷雨》有感

  李欣郁

  雨季毕竟过去了。

  数月前湿热的天气伴着氤氲的水汽现在消失的彻底仿佛未曾来过这土地。也难怪,温带季风气候的老脾气了。只是冬季的干寒瑟缩了一切绿植伸展枝叶的劲头,也抽去了诗人心底,那一细似乎总与雨水相伴的,想要低吟浅唱的诗意。

  于是此刻,深居西北内陆的某个干涩的灵魂,开始憧憬起海峡对岸某位诗人笔下逸散出的雨气。

  是的,读了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一种朦胧的湿气从纸面飘出,效果好于最贵的加湿器。同时有一种优美的副作用,与湿气相伴的是一种含蓄而芬芳的忧伤。

  文章从头到尾都是湿漉漉的,对故土的思念,对中华文化尤其是汉字的认同感,对时代变迁的追思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它们组成了诗人心头笔尖那不散的雾,让每个字都沾上了雨滴。

  我却有一点儿看法,对于他几乎刻在骨子里的思乡之情,似乎并不是单纯的怀恋。他在第二段中说,那里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轻尘也都已不再。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既然有了这种自嘲式的发问,我想他思念的,也不再是某块可以用地理坐标所明确描述出的土地,至少只有残山剩水的话,他的思念就不是完整的。人情,文化,幻想,回忆,缺一个便不是故乡。可是看看,70年代的中国经历的都是什么?文化浩劫,杀死的也是故乡。于是故乡彻底成了精神的故乡,只能从杏花春雨江南这六个字中,可怜巴巴地联想出从前的水乡桃源。

  可如果只会悲叹也称不上伟大。伟大在于把悲叹化为精神力量,为重寻故乡,而奔波不停,奋斗未止。因为他知道,民族的伤痕也是自己的伤疤,故乡的泪痕就是他心头的冷雨。

  我也突然明白或许人的一生就是一次彻底的初生演替,多数人停在了草本植物或是灌木阶段不再继续。而所谓英雄,或许就是让嶙峋怪石变成了生机勃勃的森林。森林多雨,并且有雨有森林,至于那些最初的苔藓地衣,它们不会消失,它们是回忆最诚恳的载体,从南京到常熟到四川到长安,四海为家的浪漫融入它们的躯体,哪怕它们死去了,化成了泥土,滋养出的植物也有了江湖的味道,有故乡的灵魂。

  那冷雨于诗人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只是因为一脉相连的气候报告吗?或是由于雨展开的那些温柔的联想?此刻我觉得一切揣测都是不敬,只觉得听听那冷雨,总比看看那骄阳摸摸那白雪,多了些诗意吧。

  指导教师:邢日伟

  作者简介:李欣郁,陕西师大附中高2019届11班学生,爱好阅读、亲近文字,享受在书海中畅游,喜欢在写作中静思,向往于纷扰中恬静的生活,希冀于热闹中诗意地思索。

  指导教师:邢日伟

查看更多
八字精批 八字合婚 八字起名 八字财运 2024运势 测终身运 姓名详批 结婚吉日
已出生未出生
标签: 提醒 作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101791/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
付费后即可复制当前文章
《读《听听那冷雨》有感|读《听听那冷雨》有感作文-字典翻译作文网》
限时特价:5.99元/篇原价: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