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i lili生活记事
断断续续读完了《沉默的大多数》《黄金时代》和《爱你就像爱生命》,在这个时间一起写下读后感。
1.
《沉默的大多数》为王小波杂文随笔精选集,其中包括思想文化方面的文章、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的评点,以及创作文论和少量的书评。书中内容涉及广泛,仍记得在读这本书时查了很多人名书名典故和时代专词,现在还时常有书友点赞我查阅的资料,感概。
这本文集里收录了很多杂文,不少在高中语文阅读资料上就读过,比如《沉默的大多数》《思维的乐趣》《我的精神家园》《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等等。读的时候就有种熟悉感,通读完觉得王小波的东西很有道理,心中有个模糊的感觉但又说不出个一二三。彼时阅历才识尚浅,也许在将来哪一天就读懂了他深邃的思想。
文集最后一篇收录的文章是《写给新的一年(1997年)》,文末有一段他的新年祝语,与大家分享:
人应该记住自己做过的聪明事,更该记得自己做的那些傻事——更重要的是记住自己今年几岁了,别再搞小孩子的把戏。岁末年初,总该讲几句吉利话:但愿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能远离一切古怪的事,大家都能做个健全的人——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话比这句话更吉利。
2.
《黄金时代》这本书收录了《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我的阴阳两界》三部小说。书中主人公都叫王二,起初我以为王二是同一人,后来细看,他们其实有不同的人生轨迹。
在另一书《爱你就像爱生命》致其他人的部分,王小波写给赵洁平同志的信件里提到,每篇小说的主人公都叫王二,但这并不说明所有的小说人物都是同一个人,这个名字不过是个符号而已。
"这些小说被收录到一本书里,是因为它们有共同的主题,就是我们的生活。作者认为,这样的生活并无值得炫耀之处,但是因为我们是这样地活着,所以,对我们来说,也没有什么,更值得宝贵的东西了。"
《黄金时代》一书中有很多地方写到性,也因此这本书招致非议。在知乎上《黄金时代》还被某些知友列入小黄书。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文集里收录的《从黄金时代谈小说艺术》谈到,"这样写既不是为了招致非议,也不是想要媚俗,而是为了对过去的回顾。"
"众所周知,六七十年代,中国处于非性的年代。在非性的年代里,性才会成为生活的主题,正如饥饿年代里吃才会成为生活的主题。"
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除了不论在哪部小说都很聪明有点装傻思维跳脱的王二,还有第一部小说《黄金时代》里面王二做知青下乡遇到的陈清扬。她给我的感觉是一张白纸,对许多事情都不知其解。
她像苏格拉底,对一切都一无所知。虽然活了四十多岁,眼前还是奇妙的新世界。她不知道为什么人家要把她发到云南那个荒凉的地方,也不知为什么又放她回来。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她是破鞋,把她押上台去斗争,也不知道为什么又说她不是破鞋,把写好的材料又抽出来。这些事有过各种解释,但没有一种她能听懂。她是如此无知,所以她无罪。一切法律书上都是这么写的。
在承受不该承受的舆论时,陈清扬按着自己的思维果敢的往前走,潇洒自在,活出自己认为好的模样。她说:
"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一直到死。想明白了这一点,一切都能泰然处之。"
3.
《爱你就像爱生命》致李银河的部分,王小波和李银河来往的信件热情似火甜甜蜜蜜虐死一波单身狗。他们刻在五线谱上的情书已成为一段佳话,简单一句"你好哇,李银河!"让人又开始相信爱的存在。
王小波在信中向李银河这样描述:
你想知道我对你的爱情是什么吗?就是从心底里喜欢你,觉得你的一举一动都很亲切,不高兴你比喜欢我更喜欢别人。你要是喜欢了别人我会哭,但是还是喜欢你。你肯用这样的爱情回报我吗?就是你高兴我也高兴,你难过时我来安慰你,还有别爱别人!可惜的是你觉得我长得难看。这怎么办?我来见你时应当怎样化装?你说吧。
在本书开篇代序中,李银河这样回应她的爱情:
有人说,爱情从来都是单方面的。在激情之爱发生时,大都是一方先爱上了另一方。接下去,有的爱得到了回应;有的爱没有得到回应。我们的情况属于前一种:我回应了他热烈的爱情,而对他的爱也变得炽烈。就像福柯与他的伴侣,我们的激情也保持了终身。
他们共同对爱的追求,对爱和生活的思考,对未来的向往和坚持下去的心等等使他们成为了soulmate.这也让我想到,两个人要能从黑发走到白头,除了最初的爱恋,还要有共同的三观,要有活的思想和有趣的灵魂。使爱情保持激情直到老去,难,而令人心动。
书中在致其他人的部分,其实在致李银河部分也有,字里行间就会看到,王小波幽默风趣,博学的思想和诚挚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