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清清
——读《柳荫深深》有感
尽管读过红楼梦、西游记或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虽曾令我废寝忘食、啼笑皆非……但感悟最深的,令我深醉其中的还是我今晨刚刚读过的,其墨香还未散尽,其寓意还绵绵流长的《柳荫深深》。
《柳荫深深》是被河北省老年大学文学班师生共同誉为“状元”的许清清的个人专著散文集《香树沟之月》中的一篇2000余字的散文。这位石家庄女作家在该文开头处写到:“我爱柳的春寒新绿第一叶,初冬卸妆最末枝”……试看她爱柳爱得如此热烈,如此执着,如同姐妹?如同恋人!爱鸟及屋!作者爱柳的家族,爱柳的前世今缘……
《柳荫深深》是作者旅居京都时无数次游“柳荫公园”有感而发:从“如发垂丝那似有似无的鹅黄闪绿中,倾听着万千丝绦轻柔的足音……”到因爱柳,在“柳荫公园”的长廊里,爱恋地观看几十种柳的图片,并愧疚地自责:“我惭愧自己空言爱柳,却不知柳的家族如此繁荣?九曲回肠的龙爪柳,仪态万千的垂柳,丰满的馒头柳,毛绒绒的棉花柳……”读清清的文,只因她笔下的柳,不仅淡然且妩媚,更是丰润与多彩,不知不觉中,我也徜徉在柳的文化历史中……
“二月春风剪细叶,无数次走进这柳的世界,去感受春的脚步……”春把柳吹成嫩黄飞扬的丝,柳还春柔腸百转的情!朦朦胧胧的鹅黄闪绿,婀婀娜娜的金丝妖娆……柳挥洒了蓄志储藏的精华,荡尽了残冬的苦涩,温柔着春的风姿,甜蜜着人们的心灵……我心里热烘烘的,依稀感到:高挑娟秀的清清,凡人于相求,无不予也;凡人之遇难,无不相助也……这不就是就是她笔下的春柳吗?
“柳以发达的根系使其生命顽强,坚硬的躯干上,欲裂还合的树皮记录着岁月的炎凉”。作者在文中写到:“我国以柳护堤始于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灞水两岸植柳成行;更有隋炀帝重奖民众植柳大运河两岸……”又写道:“文成公主进藏携柳,苏东坡西湖植柳,左宗棠亲栽河西第一柳”……我纳闷,清清在河北化工学院任化学老师,她笔下的化学分子式和化学反应式中,怎么会冒出这么多关于柳的美丽传说!啊,是她对柳那婉约清纯完美的欣赏,对柳那坚毅不拔顽强的赞美!于是乎,知柳者,清清也!
“牧童横笛处,又见一村柳色新”。作者写道“烟火日月,千川万壑中,柳集实用与观赏于一身,怡然弹奏出深沉而又悲壮的世态凉炎”!作者不仅在文中感叹扁鹊熬柳叶治疮肿,华佗用柳枝治骨折,还不由得想起家乡的柳筐柳椅柳簸箕……这个从大山深处走出的女作家:乘着巍峨太行的淳朴山风,欣赏着蜿蜒长堤的柳叶青青;携伴高知女性的聪慧风采,赞美着大江南北的柳荫深深……
人如其文!读《柳荫深深》,我自问,一个理科教员怎么会写出如此清雅优美动人心弦的散文?隐约中,我仿佛看到她少年时守在豆大火苗油灯下夜读;炽热下,又清楚看到她电风扇下爬在写字台上推敲……我顿然醒悟,文同于诗,不是靠一个个字词堆积,也不是靠记忆中的人事铺陈;它是岁月腥风的历史沉淀,它是用地域俗情的泥土涂染;它是学多识广的底蕴铺垫,它是用海纳百川的胸怀高瞻!许清清,这个来自石头房、石头街、石头村的女作家,带着家乡泥土的朴实与芳香,破万卷书,行万里路,为我们绘画出一幅幅水墨丹青……
读“柳荫深深”,仿佛于万丈高楼耸立中,在千盏霓虹闪烁间,作者独僻蹊径,送我们一片翠柳依依,为我们摇曳出一个醉意轻笼的春天……
柳叶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