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读书笔记

更新时间:2025-01-16 07:47:16 其他读后感

  如果要从本章中抽出主干,我想是:分工现象以及分工的意义的结合体。此二者构成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清晰可辨的,然而并无法将二者截然分开。

《国富论》读书笔记

  一开头,亚当˙斯密就说: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改良,以及在任何处指导劳动或应用劳动时所用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的大部分,都是分工的结果。我想,这是本章的核心思想。作者展开分工的优势,以便其后章节的论断。

  接下来,作者开始例举分工现象,首先是对不重要的制造业和更重要的制造业这二者所体现出来的分工现象的区分。他质疑一般的设想,即分工是最完全地实行在某些极不重要的制造业上。但并未纠结于此问题,并没有提供证据来证明这一命题是错的。而是给了我们一个视角,也即:从这些不重要的制造业中,我们可以对这种分工现象一览无遗。因为此类制造业工人少,各个不同部门的人往往集中在同一施工所。

  再接下来,作者举了个更具体的例子,即针制造业。这是一种极微小的制造业,可在操作上,工序上却并不简单。正如作者所言:一个工人,如果没有受过这种职业的训练,是不知怎样使用这种职业上使用的机器的。再如:计抽线者一人,直者一人,截者一人这些已为我们展开了制造业上分工的场景。此即为分工现象而这部分文字里所着重要体现的应当是分工之意义。文本中有这样一段话:这十个工人(分工情况下),每日可以成针四万八千枚以上,一人一日,可以成针四万八千枚的十分之一,那就可以说是每人每日成针四千八百枚。如果他们分别独立地工作,其中任何人都不熟习一种特殊的业务,那么他们不论是谁,漫说一日二十枚,就连一枚也会制不成。

  我想,这其中体现出规模生产的意思。如此的分工,只有在大规模生产之时才不至于浪费成本。进一步的我们或许可以说:在社会契约达成的情况下,人们进行分工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如同作者接下来所言:在每一个进步的社会内,农民往往就只是农民,制造业者往往就只是制造业者。着这种分工愈加明显和成熟,也便意味着这个社会更具生产财富的能力。

  想来这也就是作者希望阐明的观点,即分工的重要意义,即分工对于财富创造的积极推动力。

  依我看来,这也确实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倾向了。

  在后面的内容中,作者又阐明了分工之所以促成这种作业量提升的原因。依作者所言,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工人技巧的改良;第二:由于从一种工作到另一种工作,对通常会损失掉的时间的节约;第三:适当机器的利用,可以大大地便利和节省劳动。

  其实这部分内容又可归于分工的意义之中去。分工的情况下,自然界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规律便会开始发生作用分工使得生产力提高,且易于掌握操作的技巧,反过来这种经验的积累又是推动再发展的力量。是进一步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结论:应促进社会合理、充分分工,进行社会化生产。

  我们虽明白分工之意义,然而真正要使得分工得以充分的实现,却并非易事,因为这需要社会的合意。或者说需要一种社会的默契。然而,这又建立在信息充分被接受的前提之下,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想让分工更为合理有效只怕不可能。

查看更多
标签: 妈妈 作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104529/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