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生活忙碌,我还是会断断续续的看书,只不过,大多数时候,无需用脑的网络小说更多一些,这对于我是一次修复机会,当我觉得劳累,不堪重负的时候,就会选择性关上通往世界的门窗,然后沉浸在小说的世界直至又一次元气满满。话虽如此,但是没有思考的阅读其实是一种浪费时间,其实我可能不需要那么久的懈怠期。所以有了我21年计划中的阅读50本书的条目。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我给自己的元旦礼物,我在昨天晚上看完了这本书,有点囫囵吞枣的意思。
书里边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可能经历三种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以及成人自我状态;其中儿童自我状态又可以分为自然型儿童和适应性儿童,而成人自我状态,是指我们用理性而非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可能有的人一辈子也不会达到这种状态。
我尝试着用这三种状态去分析我的生活,分析我女儿的心理状态。发现很多事情确实都能说得通。
尽管不愿意承认,我可能还没有达到成人自我状态,或者进入成人自我状态的时间并不长。但其实人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的时候才能学习新的知识。只有达到成人自我状态,才能调用自己的全部技能和知识。大部分时候,我还是处于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
我和我先生经常吵架,吵架之后,我是处于适应性儿童状态,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去解决这个局面,然后陷入一个悲伤的状态,沉默,赌气,用这样的方式去排解内心的愤怒。当然,这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而这段时间,恰巧是我的休整期,我用来大量阅读通俗的大团圆结局的小说来填充自己,赶跑内心的悲伤。
偶尔,我会在父母自我状态下审视自我,然后间歇性的自我约束,想要好好学习,努力一把,达到某种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状态,当我没做到某件事情的时候,内心会有一种内疚感,不过我通常不会严厉的自我压抑和自我贬损,但是我的父母自我状态没有儿童自我状态那么根深蒂固。
当然,老顾的状态在我看来应该也没有达到成人自我状态,不过各人的状态应该自己更熟悉,在此不作赘言。
当父母处于非成人自我状态下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孩子的世界,情感的表达率真直接,父母不能理性面对而凭借自己在儿童或父母自我状态下的经验去处理应对,长此以往,自己的孩子也无法顺利的拥有良好心理成长环境,她/他可能和你一样,一辈子无法真正达到成人自我状态。
球球处于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他通常愿意自己吃东西,但是他在吃东西的时候,如果家长不断指责他把衣服弄脏了,用手去抓取食物等等,或者吃一口饭,擦一次嘴巴,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对吃饭这个事情丧失热情。
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一直用消极的态度对孩子,那么孩子肯定不会成为一个积极的人,这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