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one 读书三渔
跑步三年以来一直感受颇深,内心迸发的激情好像是火山喷发一样,一直有,但是直到最近达到顶峰,因为那种感受终于强烈丰富到可以写一篇文章《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什么》,随即我便如饥似渴的阅读完了村上春树先生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上期文末我提到后续要做对比,没想到这么快那天就来了。I’m a man of my word! hahh……
毕竟村上春树先生,以文字名满全球;而我实乃无名小辈,对行文还一窍不通,况且也无法用一篇文章同一本书对比;要说是两个人跑步之间的对比吧,先生跑步都已23年有余,我才3年,还是有些牵强。这样说来,上期文末我很草率,也很鲁莽。现在,我打算以一个学生的角度来分享我的感悟,这样让我觉得甚微妥当。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讲述了村上先生日常跑步的生活、参加马拉松赛事的情况、铁人三项(游泳、跑步、骑自行车)赛的训练及参加情况,读起来感觉好像他每天生活基本就只有跑步,是一个运动员,而不是一个作家。可他更专业的是写作,为什么?他也在文末提到了:坚持体育运动, " 调整、增强体力,以写好小说" 才是第一目的。毕竟大作家,即便是最朴实无华的语言也能让读者产生错觉。印象最深的是村上先生一天跑了100公里,文中描述自己跑的多辛苦,腿如何迈不动,如何坚持到最后,历历在目 ,就如同身临现场一样。而且村上先生把跑步这件事从身体上升到了精神,推到了哲学的高度,跑步的过程中也在思索如何写作,二者相融合,文中提到跑在街头如何分辨出长跑新手和老手;呼哧呼哧地短促喘气的,是新手;呼吸安静而匀称的则是老手。他们心跳徐缓,一面沉湎于思考,一面铭刻下时间的痕迹。我在路上与他们交臂而过时,总是倾听彼此的呼吸,感受彼此铭刻时间的方式,就像作家们感受彼此的表现方式一样。
尽管肌肉难长,易消。赘肉易长,难消。这是令人生厌的事实。但先生跑的相当认真,每周六十公里,每周跑六天,每天跑十公里。两个半月减了七磅(相当于三公斤多),腹部一带微微长出的赘肉也消失了;本是那种不予过问便要长肉身体的村上先生,刚刚成为专业小说家那会儿,从早到晚伏案写作的生活,体力逐渐下降,体重则有所增加;因为需要高度集中精力,不知不觉香烟便抽过了头,那时候一天要抽六十支香烟,手指熏成了黄色,却最终因跑步戒烟了。跑步让他感到快乐,既能维持体力,又可将体重保持得恰到好处。先生也提到跑步是他迄今为止的人生中养成的诸多习惯里,恐怕是最为有益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二十多年从不间断地跑步,躯体和精神大致朝着良好的方向得到了强化。我也是个喜欢跑步的人,先生所感于我心有戚戚焉,跑步让我更健康,让我头脑清醒,让我精神振奋,让我觉得自己焕然一新。我觉得做任何一件事,只有从中真正获益了,我们才会更长久的与之相伴,而那种久伴,跟坚持和意志的强弱无关,那是发自内心的渴望,更会是生命中的一种烙印,终将如影随形。
借助跑步,先生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个伟大的作家,而《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让我们更了解先生本人。这一切也让身为读者的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更多可能性,无论是从先生本人还是我们自己。从读书角度来讲,从书中也找到了未来的书单,除了《了不起的比尔盖茨》之外,本书标题原型来自村上先生敬爱的作家雷蒙德。卡佛的短篇集标题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标题很瞩目,但这里也许雷蒙德。卡佛这个人更重要!当然还有先生的诸多作品《寻羊冒险记》、《1973年的弹子球》等。从跑步来讲,尽管跑了3年了,我觉得我是个菜鸟,一切才刚开始,无论是跑步的距离和技巧还是跑步与读书写作的相互渗透,以后的路还很长很长。当然,不是说有了榜样我就照着去模仿,好像人生就有了模板,只要只能按部就班才会有出路。我们每个人现在的状态都是家庭、教育、生活阅历等相互作用的结果,外部给出的一切对自己来讲都是一种参考信息,甚至是一种选择,不在乎这种选择最后能成功走到最后,更重要的是它对我们以后的路能否提供更多可能性,或许它最终失败了,但让我们找到了自己的真正目标,这样它的价值也是无法估量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走自己的路,至少不会后悔。
末节文章标题为"后记在世界各地的路上",这是先生对自己跑步的笃定,同时期望、相信更坚信世界各地会有更多的人因跑步而出现。茫茫人海中,形形色色的活动中,我选择了跑步,我便选择了一种人生,而这种人生让未来充满了更多可能性。借用美国诗人菲罗斯特的诗《未选择的路》的句子来形容这种选择:
Two roads perged in a wood, and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作者简介:喜欢读书,热爱生活,一直致力于创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