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黑天鹅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5-02-25 17:38:26 观后感

  《黑天鹅》观后感

电影黑天鹅观后感

  这是几乎由娜塔莉。波特曼的个人表演支撑起来的电影,娜塔莉扮演的Nina经过激烈的心理斗争,挣脱内心的压抑,演绎出最完美的黑天鹅,同时也在舞着自己的白天鹅之亡。

  美丽、脆弱、略带恐惧,凡事追求完美的乖巧女孩儿Nina无疑是白天鹅的候选者,而在导演Thomas和竞争对手Lily的刺激下,Nina内心的黑天鹅一点一点苏醒,欲望、嫉妒、憎恨和猜疑一点点腐蚀着Nina内心的防护墙。蜕变彻底完成前的极端的不确定和不自信给Nina带来极大的压力和恐惧,Nina临近崩溃。

  终于,表演当天,在化妆间,Nina与Lily发生冲突,并用玻璃碎片扎进Lily的身体的时候,她其实杀死的是原来的那个自己。此时的Nina终于做到了Lose control,让黑天鹅完全占领了她的灵魂。最后的那场演出,黑天鹅充满邪气和杀气的眼神摄人心魄,而Nina周身弥漫的骄傲和和狂妄的气质也已经让我们完全找不到之前那个sweetgirl的影子。

  灵魂的煎熬是痛苦的,可一旦善或恶的一面发泄而出,体内就会有如释重负的快感。只是它所造成的结果却是截然不同的,善的结果是幸福,恶的结果是悲剧。所以,虽然Nina最终领略了完美,但或许连她自己都不能接受改变后的自己,而原来的那只白天鹅已经被杀死,再也活不过来,Nina只能用生命结束这完美的蜕变。是否可以说是Nina自己锁住了自己。

  这是一个成长故事,而且不是特例,是很具典型性的成长故事,白天鹅向黑天鹅的蜕变正是Nina被动寻找和挖掘自我的过程,但渴望和现实的巨大差距,让这一过程变得格外痛苦和极端。试想如果Nina的母亲没有过度的庇护她,Nina是不是就不会纯洁的如一块水晶,欲望和野心就不会在压抑中被无限放大?如果导演Thomas没有用一种充满诱惑的引导方式,是不是Nina的欲望就不会被启蒙?如果Nina在寻找黑天鹅的气质时,碰到的不是贝丝和Lily,就不会感到压力和恐惧,更不会潜意识里把他们当榜样来找寻黑天鹅危险、魅惑的气质?

  或许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哪位母亲的控制和溺爱不是出于无私的母爱(世间最不容置疑的真情)?!我们怎么能埋怨一颗如此善良伟大的心!身边的导演、贝丝、Lily难道不是真实存在的吗!碰见什么样的人不是我们能掌控的,大千世界,本就有形形色色的人,指责和逃避都不能避免我们会接触花花世界,只要处在社会中就会碰到好的不好的人和事,而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对好和坏的定义又有很大区别。

  也许是Nina蜕变的时间或环境错了。埃里克森说,青少年12到18岁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最佳时期,在这期间,青少年处在一个安全的环境去寻找内在我和外在我的平衡,最终成为一个真实统一的自我。否则就容易发生角色的混乱,矛盾始终会纠缠着内心,直到找到自我同一性便会过上幸福充实的生活。

  记得有一次跟半仙聊天,半仙说我们都是我。如果Nina在接触黑天鹅前就接受内我和外我,是不是就不会被动的寻找黑天鹅的气质,更不会释放了自我却又接受不了蜕变的自己,而只能用生命表明自己的立场?

查看更多
八字精批 八字合婚 八字起名 八字财运 2024运势 测终身运 姓名详批 结婚吉日
已出生未出生
标签: 假如 作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118760/
观后感推荐
热门观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
付费后即可复制当前文章
《电影黑天鹅观后感|电影黑天鹅观后感作文-字典翻译作文网》
限时特价:5.99元/篇原价: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