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书读得多了,举手投足之间自有一种清雅之风,落落大方,多一种市井小人所没有的平静定性,如孔夫子,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而只因胸有成竹,所以从容不迫。
其实不只是读书,其他事也是一样。
通读《鲁滨逊漂流记》全书,这部小说主要描述了爱冒险的英国人鲁滨逊再一次风暴中孤身一人幸存下来,并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无人荒岛上生活了28年,并最终获救的故事。
故事生动而一波三折,其中有几个细节令我记忆深刻:当鲁滨逊处在完全原始化的小岛的夜晚无边黑暗中时,他的做法是“每当我杀山羊时,把羊油留下来。我用泥土做成一个小盘子,经太阳暴晒成了一个小泥盘,然后把羊油放在泥盘里,再弄松麻绳后取下一些麻絮做灯心。这样总算做成了一盏灯,虽然光线没有蜡烛明亮和稳定,但也至少给了我一点光明。”多么大胆而又实际的想法与做法,虽然并非完美,但也远远胜于无休无止的哀怨与恐慌。在困境中冷静地分析自己所拥有的与并不拥有却需要的,并机智地用所拥有的去创造出所需要的,这比在安定的生活条件下可有可无的小发明要困难得多——不但因为材料的匮乏,更因为大部分实施者已经在高度的紧张甚至绝望中失去了清醒的头脑和缜密的分析的能力。而此时的冷静,是否也是一种非凡的能力,是否也可以归结为一种因胸有成竹而生出的从容不迫呢?
“我先把一把烟叶放在嘴里嚼,一下子,我的头便晕起来。因为,烟叶还是半青的,味道很凶,而我又没有吃烟的习惯。然后,又取了点烟叶,放在甘蔗酒里浸了一两小时,决定睡前当药酒喝下去。最后,又拿一些烟叶放在炭盆里烧,并把鼻子凑上去闻烟叶烧烤出来的烟味,尽可能忍受烟熏的体味和热气,只要不窒息就闻下去。”对于一个孤身荒岛、竭力求生的探险者来说,疾病会有多可怕呢?也许比饥饿的雄狮都更令人害怕——它们使手臂变得像面条一样软绵绵的,连枪也拿不起来;它们让铁塔般的身躯像高粱一样佝偻着;它们让额头忽冷忽热,脑袋里边晕乎乎的乱成一团浆糊。最最要命的是,它们会使最强壮的人浑身乏力,几乎动弹不得,甚至连吃饭喝水这些最基本也是必须的事情也做不到,但是根本没有人会服侍你的,有的只是门前屋后、漫山遍野饥肠辘辘的猛兽!但是绝望无异于坐以待毙。所以鲁滨逊的选择,是尝试着自我医疗——虽然他恐怕连感冒药的配料表都没看过。但他毕竟还是活了下来,从无数探险者生命的终点一瘸一拐地爬起来,靠着不屈的精神、冷静的行动以及蹩脚的发烧药从死神手里夺回生命。鲁滨逊的确是九死一生,踏着死亡的边缘堪堪跃过。可以说,是他果断、正确的判断救了他。而他的果断,不也正是源自对自己的自信,大胆尝试的冒险精神以及对周围环境的了解吗?
除此之外,精彩的故事细节还有很多,我不想再一一列举。但,这些碎片已经足以让我们粗略地看到鲁滨逊28年的探险生活的大概——荒岛并没有逼得鲁滨逊丧心病狂、失去人性,相反,荒岛的生活就像汹涌狂野的海水,若遇到娇柔的花木便将其摧毁,而叛逆、不甘于平凡的鲁滨逊偏偏是那一块棱角锋利的顽石,他拼尽全力抵抗住波涛的冲击,凶猛的海浪同时将他洗磨得更加光滑却也更加坚硬。鲁滨逊的确是更光滑也更坚硬了——28年的历练使得他比从前一味蛮干义气行事的青年人更加老成坚强,更懂得深思熟虑。他不再只有一腔热血,狂放的粗野与自大被洗净,取而代之是平和,对自然的尊重,他甚至还开始信奉基督教呢。他更强,锋芒虽更利,却只暗蕴其中。
从文中可以看到,鲁滨逊无论遇到什么,他总能绝境逢生。这当然不是一次又一次的巧合,而是一种被危机磨砺出的气度,正是这种气度令他在危险中保持了最清醒的头脑以及最迅捷的应变能力,临危不乱,甚至爆发出比以往更强大的力量。
此时的他,就像一枚鹅卵石,看起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平平无奇,又比平常任何时候都坚不可摧。只是在危难前,再没有一分慌乱。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因为他的确有那一份实力。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文人墨客临危不乱,是因为智慧;探险者临危不乱,也是因为智慧。只是这智慧是因为磨炼得来,因为积累得来,因为经历得来。因为已经可以应万变,所以从容不迫。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身经百战敛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