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5-02-24 05:30:54 其他读后感

  最近选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本书来读,闲来无事写一下感受。在以前从未关注过相关的东西,别说思考了。也很少思考过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有多么的不可调和,读这本书对社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马克思在第一手稿论述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克思认为工资决定了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是敌对的关系,而此前我一直认为两者是互利的关系;此外,由于工资的是由对工人的需求来定的,所以劳动者就变成了一种商品,而工资就是其价格,而且被维持在“工人及其养家糊口所能得到的最低的必要的起码生活费用,只能维持与畜类一样的生活。”真是令人震撼!

  另一方面,马克思还对亚当斯密进行了批判。亚当斯密认为工人的工资只有在社会财富衰落的情况下才会下降;而马克思认为这是毫无根据的,他说工人在财富处于衰落状态受到的痛苦最大,因为对工人的需求下降,工人将面临失业;在社会财富增进时,虽然对工人需求增加,但因为扩大生产而会导致工人的过度疲劳和早死;到社会财富达到顶点时,工人的贫困状况不变。而且资本家可以较久的没有工人生活,反过来工人却不能活的那么长久。因此工人也离不开资本家。

  读到这些观点让我吃惊不小,但我认为资本家虽然在分享利润时得到最多的部分是不公平的,但是存在就是合理的,我们应该看到工人就是脱离资本家,他的生活依旧是贫困的,而农民既然想成为工人,说明工人的收入要比农民的高,可以生活的更好;就像如今的中国,几乎所有的农民都在外打工,而且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种地。因为打工挣的钱是种地时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并且我认为农民成为工人,农民走进工厂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必然情况,是社会生产力增加的需求。

  另外马克思说:“只有劳动产品最微小、必不可少的部分回到了劳动者手里,这是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不相一致的,我很奇怪难道在马克思眼里资产阶级就不劳动,实际上他们不仅要付出许多脑力劳动,而且还要面对许许多多的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工厂倒闭了,工人受到的冲击小,到对于资本家来说可能是一场灭顶之灾。不知出于什么目的,马克思把工人说的太可怜了。

  1844年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末期,应该说此时的资本主义社会还没有完善的制度,因为任何新的事物在刚出现的时候都不会是完善的,都要经历一个“扬弃”的过程,而且新事物的产生一定会遭到当时人的非议,因为没有人可以真正清楚地知道“人类社会要到哪里去”,只有他逐渐完善才会被人们所接受。

  而作为后人我们还是要感谢马克思,不是因为他是伟人,而是因为他帮我们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所在,后人才可以对症下药,社会主义就是从资本主义的扬弃中诞生的,这是为什么社会主义要比资本主义优越的理论基础;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有必要说明的是,那种社会意识形态更优越,不是有理论就行的,还是要看实际情况,即人民的生活情况。

查看更多
八字精批 八字合婚 八字起名 八字财运 2024运势 测终身运 生肖运势 十年大运
已出生未出生
单身有伴
标签: 敬佩 作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122333/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
付费后即可复制当前文章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作文-字典翻译作文网》
限时特价:5.99元/篇原价: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