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在大学时期看过的书,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余华的《活着》。休息闲暇之余,又拿起这本书。
在我刚打开这本书在开篇的几页,开始就说出活着的意义。“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很简短的一句话,作者写已经写到了我的心里,我想:我自己也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
故事中的主人公福贵的前半生,确实个浪荡子弟,因为自己的纨绔,败光了自己的家产,之后又气死了自己的父母。等到他醒悟之后,原本幸福的生活却再也没有向之前那样,每一次他想努力一些的时候,马上就看到生活的希望时,可是生活偏偏要在给他一次狠狠的打击。
原本本来幸福的一家,由于当时社会背景,到最后就只剩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我依稀仿佛看到了树下,福贵和老牛在相依为命。
整本书的剧情跌宕起伏,当我看到福贵可以改过自新,虽然一家人过着贫穷,但是可以围在一起的幸福生活。去城里给自己老娘看病时候,却被国民党抓了去。最后在几次转折,回到自己家乡,却发现女儿凤霞已经变成聋哑人,母亲也已经已经去世。每当看到这里,我的内心就会不由自主的揪起来。
生活的苦难从来不会因为你的努力,而少给你增添一点压力。福贵的老婆原本是有钱人家的大小姐,却非要跟着福贵去辛苦的日子,最后却因为营养不好,而得了软骨病。值得庆幸的是,福贵的儿子在慢慢地长大,真的是一个十分聪明可爱的孩子。可就是这么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却在献血过程中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眼睁睁的看着医生不管孩子死活,抽干了孩子的血,却只为了救县长的女儿。我伤心的哭了,因为这个可爱的孩子死的真的太委屈了。在当时那个时代,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命就那么不值钱吗?
原本幸福的四口之家变成了三口之家了,聋哑女儿凤霞也慢慢长大了,找到了一个疼爱自己的丈夫,本以为生活可终于可以让这个千疮百孔的家庭幸福一些,可是凤霞在生孩子之后大出血死了,只留下了一个可爱的孩子苦根。福贵的老婆,在几个月之后也拖着病体撒手人寰,去找自己的孩子了。
生活没有给福贵的一家子带来任何一点点的希望,一次一次的摧残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一次次的打击,给原本幸福的家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一生的跌跌荡荡,给我带来无尽的思考。人世何尝不是像福贵一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