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5-01-26 12:47:16 选读推荐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走近薛宝钗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仅次于贾宝玉、林黛玉的第三号人物。在《红楼梦》诸多有分歧的问题中,如何认识并评价薛宝钗是争论得最长久而又最激烈的问题之一。早在旧红学时期,就有人争论得“几挥老拳”,现在虽然不至于以拳相见了,却还也常常在争论中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宝黛凄美的爱情结局使得最终“鸠占鹊巢”的薛宝钗成为众矢之的,也使得这一丰满耀眼的形象一度成为世故、圆滑、虚伪的象征。

  先看《红楼梦》如何定性宝钗。第五回中,林黛玉和薛宝钗都被安排是“薄命司”的关键人物,同在一幅“正册”里,册词里充满了同情与哀悼:“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作者这样写是有深意的,在他眼中,薛宝钗和林黛玉一样,都是集美貌与多才与一身,她们的命运都是同样值得伤怀和痛悼的。因此,过分的贬低薛宝钗这一形象,把她说的下劣不堪、一文不值,不仅歪曲了作者的本意,也“贬低了全部《红楼梦》作为封建时代一面镜子的现实意义。”

  首先打动宝玉情怀的是宝钗的“仙姿”和风韵。她“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不及”,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中,警幻之妹表字“兼美”,“鲜艳妖媚,大似宝钗;袅娜风流,有如黛玉”,在广大读者心目中,以姿容风韵的美丽动人,钗黛二人应该说是“双峰并峙”的,但如果稍微凝眸而视之,林妹妹比宝姐姐似有逊色之处,特别是在比较狭义的外貌美方面更是如此。宝玉就曾赞叹道“宝姐姐是个绝色人物”,他的《续庄子箧文》,一时时女儿们发牢骚也只是说“戕宝钗之仙资,灰黛玉之灵窍”,“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他认为钗黛之所以迷缠天下人者,二人是有所侧重的,至于他因羡慕宝钗姿容而“发了呆”,那更是使黛玉十分敏感且耿耿于怀的。真正的美富有感染力,真正的艺术美具有永久魅力,无怪乎,历代青年选偶多取“宝钗型”,无疑有对她的外在之美的感动和追求。其次,宝钗的“动人”,也在于她的才学。人不都是有知识有才华的,但一般却都敬慕有知识有才华的人。宝钗在大观园中,不仅是以其貌,也是以其才被尊为“群芳之冠”的。她才华出众而又绝无半点黛玉的孤标傲世,目无下法,所以才成为雅俗共赏的花王。总之,从文化教养的总体来看,包括湘云、妙玉、宝琴等才女在内,是没有人可以赶上或超过宝钗的。无论是个人风采还是文采,在那体现着山川日月精华的众女儿中,这株艳冠群芳的牡丹花的确是当之无愧的“花王”。 遭非议最多的,还是宝钗人。许多人都认为是在“做人”,认为她是善于做面子、收人心,虚伪、圆滑、世故之极。但在姊妹中善联情谊,并非是宝钗会“做人”,而是她关心、体贴人的集中体现。宝钗对黛玉和关心体贴更为典型,这两位在思想性格上完全对立的少女,后来之所以能成为比亲姐妹还亲的挚友,关键就在于宝钗宽宏大量,不计微嫌,并能在关键的时刻“兰言解疑癖”,才结成了金兰之契。对于这些姊妹,她能在绮罗锦绣丛中,一片欢声笑语的背后,看出湘云和岫烟的艰辛,并千方百计帮他们解决点实际困难。如果没有一定的体贴同情之心,单靠用心机是很难做到的。

  宝钗是“冷姑娘”,这是她的外表给人的印象。生活 在贾府这样的大家族中,却非常朴实无华。她不喜欢打扮,“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身上穿的衣服是“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屋里也“雪洞”一般,没有什么装饰。但她的感情世界却是丰富的,她有过希望,有过追求,有过少女最初蒙胧的爱恋。第28回元妃在端午节送给她和宝玉相同的礼物,暗示了她的婚姻前途,惹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一个“羞”字活画出一个封建 少女 当时复杂的心情。第57回,因薛姨妈当面说 到她的婚姻问题,她便一头倒在母亲的怀里撒娇,以示羞涩嗔怪。宝玉挨打后她去看望时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老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了。”这些即是一个少女情窦初开的真实流露。

  历来许多评论家无视事实,偏偏认为宝钗在和黛玉争婚。我们细读第8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中的一段描写,不难看出宝钗那时还是一个对周围充好奇心的天真无邪的小姑娘,如果她真有其他意图就不会坦率的打量宝玉了,更不会“挪近前来”细细的“赏鉴”了。作者在细细描写过这块玉后又写道:“宝钗看毕,又从新翻来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及回头对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在这里发呆作会么?’”这里说明当时宝钗发呆了,怎么这两句话跟金锁上的话是一对儿呢?但她是不愿意让一个丫环猜出自己想什么的,因此才要支开她。这里恰恰表明了宝钗的身份,她并非是想在宝玉面前提起“金玉良缘”,更不像有些人想像的那样通过比通灵去勾引宝玉的。 还有些人为了说明宝钗争婚,甚至不惜违背作者原意把宝钗进京入选也当作是为了争夺宝二奶奶宝座而来,这是没有根据的。我们知道,这件事 在作品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万世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 为公主君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既然当今圣上一言,谁敢不遵?不管薛宝钗是否愿意,都要进京的,这有什么可指责的呢?可偏偏有人借待选这件事指责宝钗野心勃勃,其实,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弱女子,她只能听人摆布,即使私心有所选择,又怎能挣脱开社会的网络呢?

  “任是无情也动人”。宝钗是“无情”的,这种“无情”是以“理”御“情”的结果:宝钗又是“动人”的,她的“动人”在于她深深融入了人们的实践道德。宝钗又是不幸的,她压抑并放弃了自己的天性,一言一行严格遵从封建礼教的要求,不敢有丝毫的“越礼”,然而她所信奉并自觉遵从的东西并没有给她带来美好和幸福的归宿。封建家族的安排使他成为了人人羡慕的“宝二奶奶”,但贾宝玉却“面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记世外仙姝寂寞林。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最终“悬崖撒手”,出家为僧。婚姻悲剧所酿成的苦酒,就留给宝钗一个人自饮自叹了。“晓筹不用鸡人报,五更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成了她孤孀生活 的写照,这难道 不是封建制度与封建礼教制造的一个悲剧吗?曹雪芹正是掬着同情之泪来写宝姑娘的,读者在为宝黛的凄美爱情掉泪的同时,是否也应该给宝姑娘 多一点同情心呢?

查看更多
标签: 故事 作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125845/
上一篇: 《水浒传》31-
选读推荐推荐
热门选读推荐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