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平的—凌志汽车与橄榄树视角》读书报告
2005年美国作者托马斯-弗里得曼一本名为《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全球畅销,06年托马斯的另一本书《理解全球化,“凌志汽车”与“橄榄树”视角》出版,而中国出版商出版时将此书定名为《世界是平的,“凌志汽车”与“橄榄树”的视角》。借助《世界是平的》的知名度,来提高新书的销售量。心中 难免有一些被蒙骗的感觉,但我并未因此忽略这本书的价值。
读完这本书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 从书的内容来说
1全球化和世界是平的之间的联系
全球化体系广义的概念是:一个体系于同一时间在更大范围内影响着更多的人。随着资本,信息,技术民主化进程,全球联系日益紧密。正是基于这样全球化的前提下,紧密联系的世界,使人们的沟通障碍被削弱,使地球变成了平的。如果说全球化是世界是平的的前提,那么《理解全球化》就是《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的基础,能够借助这本书让我们对《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内容有更好的把握。
2橄榄树和凌志汽车。橄榄树是指家族,团体,民族,宗教等传统因素,给人们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凌志汽车代表一种基本平等,成年人的那种驱动力——为了生计,改革,繁荣和现代化而奋斗。在全球化背景下,自由市场操控下,“凌志汽车”和“橄榄树”不可避免的进行竞争,对抗,冲突,却又缺一不可。
以书中“金色紧身衣”章节为例:“金色紧身衣”也就是指自由市场的金色规则,最大程度的削弱政府管理,将经济发展决定权交给自由市场。但是这个前提是,这个国家已经具备市场竞争力。由此可见,这件新夹克并不是适应所有人的,亚非某些国家的文化和社会传统难免于那件夹克所包含的价值相抵触,即“橄榄树”对于“凌志汽车”的抵触。
而为了使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国家需要出台一套与自由市场相适应的体质,电子族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去维护金色规则的实施。
自由市场是新,文化和社会传统是旧,作者正是通过新与旧的比较,也就是凌志汽车与橄榄树的不断对撞,交锋,来解释超级市场,电子族,国家之间的关系,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的不可逆转性。
二从作者个人来说
这本书并算不上一本严谨的经济书,其中有太多矛盾和不切实际的地方。
例如:作者一边说可以通过加高护墙来抵制全球化的这种改变,一边又说“这不是你要不要全球化的问题,而是你如何全球化的问题”,同时对于如何提高护墙作者也没有提出具体措施;强调用六维眼光看世界:金融,政治,文化,国家安全,技术,环境保护主义,但这六者之间的关系排列无序,也并非并列关系。
文中还有这样一个片段:
此时,我怕朝地下看,发现她没有穿鞋。她鞋子也许在其他地方,但是不在他的脚上。我情不自禁地默默自语:“她没有鞋子,她只上过5年的学,但是她在泰国股票交易所里有银行的股票。”然后我想到一些问题:他能得到多少利息?他会不会领导一次旅行去烧掉国际基金组织的办公楼,因为是国际基金组织把这些条件强加于泰国,以迫使它改革经济?由于它现在是这个体系中的一部分,她会不会准备更加努力的工作,更加节俭,做出更大的牺牲,甚至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做出牺牲,如果这样有助于使泰国的经济复苏?
借由一个人的状况而联想到个人对于世界格局的影响,如蝴蝶效应一般,有些荒诞。 此时,我们应该注意一下作者的身份,纽约时报记者,并没有经过专业的,系统的训练,大多是依靠自身经历而提出的见解主张。用一个经济学家的标准来要求他,似乎过于严苛了。对于这本书,我们可以把它当做开阔视野,了解一些基本经济信息的工具,而且语言
风趣幽默,比那些枯燥的经济专业书更适合初学者。
读完这本书,让我最深刻的是作者的狂想能力,作者非常骄傲,非常相信个人的能力,认为由个人的改变是能够影响全世界的。如此,我们应该可以理解,作者在《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中将全球化3.0的独特动力定义为个人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竟争……、
我曾经看过毕淑敏的一片文章,叫做《儿子的创意》,主要写的是儿子参加宗教博物馆建筑创意征文,文中儿子提出的建议,如挖100米的洞,建成地下博物馆等等措施是当时技术 资金难以实现的,可这次正文儿子仍然获得了二等奖。文中儿子的一段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妈妈,您说的问题都是问题,可那是工程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关我的创意。
作者作为一名纽约时报记者,他的责任是了解社会状况,揭露问题。而解决问题应该由政府或相关机构负责。此时,我们也应该深思,作者的这种狂想力是否是他走向成功的一大助力?创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1221100210
经济7班
马文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