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宝玉挨打》赏析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是一出重头戏,原题是:“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手足耽耽,手足是兄弟的意思;眈眈,是亲密的意思。小动唇舌,是贾环在父亲面前搞小动作,诬陷宝玉对金钏强奸不遂。不肖,这里是指违反封建礼教的事,一桩接一桩,如身为贵族公子,竟和戏子交朋友,还互换汗巾,和丫头谈情说爱等等。大承笞挞,挨了非常重的打。
“严父教子”,这在传统中国家庭中是屡见不鲜的情景,在曹雪芹天才的笔下却写得那样波澜起伏、曲折有致,写得如此错综复杂、精彩纷呈。
宝玉挨打实质是两种世界观、两种价值取向、两种文化思潮、两种人生道路的冲突,这种冲突一旦激化,就会成为你死我活的激烈的斗争。宝玉是贾府的希望所在。按照贾政所理解的正常的生活道路,宝玉该以道德文章、仕途经济为重,立身扬名,干国承家;一句话,他应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慷慨挥洒的风度。然而宝玉却钻在“情”中出不来,终日缠缠绵绵,痴痴呆呆,“杂学旁收”,离经叛道,说些化灰化烟的荒唐话。贾宝玉的精神状态太萎靡,太灰暗——这是贾政的结论。平日也不时教训一番,无奈“有众人护持”,尤其是老太太娇宠得紧,使贾政难以克尽父职。这一次,贾政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愤怒了。与其“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不如狠心用“板子”来矫正宝玉,说不定还有些效果。他对那些“恳求夺劝”的门客说:“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劝解!明日酿到他弑父弑君,你们才不劝不成?”这自是贾政的愤激之词,但无疑地,贾政认为,宝玉既然年纪轻轻便“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逼淫母婢”,他堕落为社会渣滓并非不可能的事情。贾政的望子成龙与宝玉的“不成器”形成巨大的反差,做父亲的终于忍无可忍,往死里打宝玉了。先是由小厮们“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接着是“贾政还嫌打的轻,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板子来,狠命的又打了十几下”,王夫人进来,贾政因怪她平日护着宝玉,不让他管教,越发恼火,“火上加油,那板子越下去的又狠又快”,把宝玉打得从腿至臀,“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
贾政真是要打死宝玉吗?或者说,他真的以毒打宝玉为快吗?这样看,就错了。他只有这一个儿子,爱子之心也跟王夫人同样真切。在毒打宝玉之前,他已“喘吁吁直挺挺的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不难想见其内心的痛苦。如果不是“恨铁不成钢”,如果不是对宝玉期望太殷,他又何至于如此狠心?所以,毒打宝玉之后,当王夫人大哭:“我如今已五十岁的人了,只有这个孽障??”时,“贾政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当王夫人和李纨“抽抽嗒嗒”哭去世的贾珠时,“贾政听了,那泪更似走珠一般滚了下来”;后来“看看宝玉,果然打重了”,也就灰心自己不该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写出贾政作为父亲的慈爱之情,赋予了这一形象以立体感和深度。
宝玉挨打,事情发生得很急,有似迅雷不及掩耳。但小说写得很有层次。先是众门客劝阻;然后是王夫人,接下来是李纨、凤姐及迎、探姊妹;最后是贾母。而且,每个人的言行,都写得极耐寻味。比如王夫人来劝阻,先是哭诉哀求,兼有威胁要挟。“打死宝玉事少,写得极耐寻味。比如王夫人来劝阻,先是哭诉哀求,兼有威胁要挟。“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接着撒泼进逼:“今日越发要弄死他,岂不是有意绝我呢?既要勒死他,索性先勒死我,再勒死他!”说毕放声大哭起来,最后更抛出了杀手锏,失声大哭起“苦命的儿”来,叫着贾珠心态,,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这句话一语双关,用意深长。表面上是想念贾珠,借此宣泄对宝玉的愤慨,实际上是警告贾政,采用的是攻心战术。因为嫡传一向被认为是封建宗法制度所维护的家族正支,宝玉既然是贾珠死后贾政唯一的嫡传子,他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由此可以看出,王夫人的言行充分反映了他的心态,他同贾政一样,也是封建礼教的忠实维护者。他的劝阻主要是起提醒贾政的作用罢了。
贾母的表现则不同。他气势汹汹,锋芒逼人,言辞激切,尖酸刻薄,唇枪舌剑,毫不留情,用连珠炮式的叱呵讥讽来对待这件事。他人还没出现就来了个下马威:“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就干净了!”见贾政陪笑迎出,又揶揄道:“你原来和我说话!我倒有话吩咐,只是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却叫我和谁说去!”接着又是奚落威胁,又是申斥嗤笑,冷嘲热讽中夹杂着摇头喘气、啐一口、冷笑、哭个不了等动作,把一个贵胄老妪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形象和性格,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以真实生动、惟妙惟肖的感觉。
宝玉挨打,疾风暴雨,贾政与贾母等的矛盾陡然加剧,但最后他们达成了一致。贾政说:“老太太也不必伤感,都是儿子一时性急,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贾母说:“儿子不好,原是要管的,不该打到这个份儿!”都承认了对方的合理性。不过,真正深刻的矛盾——贾政与宝玉的价值取向的不同——并未消失,倒是更深刻化了。正统与叛逆都在加强着自己。
“宝玉挨打”也体现了《红楼梦》的情节经营艺术。
第一,远处蓄势,渐渐逼来。从导火线可以体现出来1)宝玉“听见金钏儿含羞自尽,心中早已五内摧伤”,于是“茫然不知所往”,“恨不得也身亡命殒”,心里想的完全是受害者金钏儿悲惨的命运。而贾政平时想的全是封建官场的仕宦之道,这时正责怪宝玉见到贾雨村时“全无一点慷慨挥洒的谈吐”,又听到宝玉“垂头丧气”的叹气声,看到应答时的惶悚表情,自以为受到刺激,不免怒火中烧,“原本无气的,这一来,倒生了三分气”。这说明,贾政和宝玉要走的生活道路不同,所关心的事情也不一样。这是宝玉挨打的远因,也正是宝玉挨打的最根本原因。2)忠顺府长府官前来寻找小旦琪官,临走时威胁说:“我且去找一回,若有了便罢;若没有,还要来请教。”贾政受到激将,认为宝玉庇护那不去奉承王爷却隐居乡野的琪官是“何等草莽”、是“无法无天的事”,惹了王爷要
“祸及于我”,因而“气得目瞪口歪”。可见,忠顺府长府官的激将,实际是宝玉挨打的近因。3)等到贾环诬告宝玉拉着金钏儿“强奸不遂”,“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这一番激将的话如火上浇油,“把个贾政气得面如金纸”,成为宝玉挨打的成因和导火线。贾政给宝玉归结了“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逼淫母婢”的罪名,且有大逆不道“明日弑父弑君”的隐患,于是横下一条心,“狠命”毒打宝玉,甚至想要“趁今日结果了他的狗命,以绝将来之患!”
第二,分层出场,高潮迭起。1)母亲先到——从上而下,由外而内,因情及理,以哭造势。2)祖母后到——先声夺人,自责责人,以退为进,旁敲侧击。
3)凤姐收局——干练泼辣,语含指责。4)袭人探因,心细虑远,体贴周到。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最重要最精彩的章节之一。它通过宝玉挨打这个触目惊心的非常事件,把统治阶级内部封建卫道者和封建背叛者的矛盾冲突推向了高潮,达到水火不容这样尖锐激烈的程度,在情节展开过程中塑造了许多形象,突出了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初步表达了小说的主题思想,使这一部分在全书起着承前启后、统领全文的作用。而且这一部分故事生动,情节感人,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在非常紧凑的时间衔接和场景变化中,展现出一幅正在变态的钟鸣鼎食封建贵族之家的图画,描写人物手法多样,刻画人物入木三分,显示了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技巧和创作小说的深厚功力。从中可以看出,《红楼梦》不愧是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顶峰,值得我们很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