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海岩的书,读完第一个故事,忍不住想说点什么,却又感觉无从说起,一腔愤懑堵得慌。
《永不瞑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玉观音》这些电视剧火爆的那些年,我还少不经事,看过一些片段但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在限免列表里看到《死于青春》时,第一秒就被书名吸引,毫不犹豫加到书架,现在把这几个书名放在一块儿,突然发现它们都带着一种严肃的悲壮感。
大年初一,女主人公抛下睡梦中的爱人和压得自己喘不过气的生活,离家出走了,去到百里之外的清河牢改农场追忆一段尘封多年的往事,追忆一个梦中的人。
10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把她从北京带到几乎成为废墟的唐山,让她结识了当地的热血青年小祥。两个年轻人,虽然成长环境天差地别,但都有那么一股子虚妄的英雄主义,渐渐相知相恋。战争年代尚未走远,上一代传下来的抛头颅洒热血的激情无处释放,救伤员、送物资、写报告、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件件事都干得卖力。
但在那个畸形的时代,就连救灾这件事也并不纯粹,怎么做得看“组织”,批判什么宣扬什么要上面定“调子”,进步靠“政治头脑”,一份报告就可以创造“罪犯”和“英雄”。小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单纯、善良、正直,怀揣着完美的英雄梦想,信奉非黑即白,环境和生活都还未教会他臣服于世界的灰色地带。他受不了这样的虚伪,免不了是要冲撞一番的,哪怕最后撞到枪口上。
“要是早生几十年就好了”
“那我一定是个英雄,我不怕死,也能受苦,要活就轰轰烈烈地活着,只要带劲儿,死也没什么。”
小祥死了,并不“英雄”,19年短暂的一生以汇报材料里的“坏影响”和“警示”收尾。
可他似乎觉得挺“带劲儿”的,所以枪声响起时,正在攀爬监区围墙的他,没有回头。
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