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了解完“乌台诗案”,这个案子影响着苏东坡的一生,是老苏活到不惑之年之际,遇到的最大挫折。读完此节,久不愿动笔,情绪抑郁。
从今天的角度看,所谓“乌台诗案”,就是莫须有的文人猜测,而寻章摘句里找罪状的,恰是手掌弹劾权力的御史大夫们。联想到936年后的今天,山西晋城因改造建设路,未能以周全的方式向治下的民众说明,招致群情议论,继而引来中央媒体“有权不可任性”的舆论监督。千年对比之下,连草民都能逆袭,这让苏东坡羡慕嫉妒恨,何处话凄凉?
好在小人找事,皇帝还算清醒,来看这段:副相王珪在诸御史的逼促之下,一天突然向皇帝说,苏轼内心有谋反之意。皇帝大喊意外,回答说,他容有其他过错,但决无谋反之意,你为何这么说?王珪于是提起苏东坡的柏树诗里说龙在九泉一事,那含义是将来某人命定要成天子,要自暗中出现,此人出身寒微。但是皇帝只说,你不能这样看诗。他吟哦的是柏树,与我何干?
我就想,这他妈在宋朝为官,生死荣辱真的很随机。
上午脑子放空,选看了吴钩的博文《我为什么粉宋朝》,作者认为,就文明成就来说,宋朝是历史上最高的朝代,没有之一。他说,什么叫“文明成就”?我觉得“文明成就”不是指疆土特别辽阔,不是沙场杀敌如麻,不是耀兵耀武扬我国威,不是万邦来朝。我心目中的“文明成就”,是指政治开明一些;社会宽松一些;经济繁荣一些;生活富庶一些。
但是作者却偏偏对苏东坡的“乌台诗案”选择了无视,而我想说的是,“文明”是一个综合指标,不仅有对内的还有对外的,万邦来朝是对你“文明”的向往;同样,对待一个士大夫的态度也是“行政文明”的指标,更何况,只是一个享有盛名的诗人发了几句牢骚呢?假若不是当时皇帝他妈(宋仁宗皇后)是“东坡粉”,说不定老苏早就挂在御史大夫的舌头里了。
“乌台诗案”牵连的还有驸马王诜,身为皇亲的王诜是苏东坡的脑残粉,也是苏东坡诗文作品的最早出版人,文字狱一来,御史大夫们本着无论是什么人,无论身居多高的官位,都一并弹劾。你说他们把这点认真的劲头,用在大宋国的“打虎拍蝇”上多好?不过他们也查过苏东坡的经济问题,结果一无所获。
当然,乌台诗案前,外放地方官的苏东坡还是很潇洒自如。先到杭州,又到密州,再到徐州,苏东坡游山玩水,吟诗作赋,交朋识友,甚是快活。林语堂专以“诗人、名妓、高僧”写下一章。他与退隐的国家元老张方平谈酒量,张方平饮酒甚豪,他的酒量是一百杯。而据苏东坡自己说,他自己的酒量则小得多,但是他说他并不以酒量小而戒酒。欧阳修也是海量,但是张方平却胜过他,因为张方平开始喝酒时,他不向客人说他们要喝多少杯,而是多少天。苏东坡总结说:“对你们的海量我并不羡慕,我喝完一杯就醉,不是和你们一样得其所哉吗?”
平某以为,这话可能是关于饮酒话题上最空灵妙绝的一句了,话中有哲学意境,还有科学研究,更有深刻的文学涵义。哈哈哈。
杭州的美丽赋予他灵感,杭州的温柔的魅力侵润他的心神。杭州赢取了苏东坡的心,苏东坡赢取了杭州人的心。至今杭州人的心中还给苏东坡保留着“户籍”,有效期——永远。这种情感,和成都人对杜甫,晋城人对程颢的感情是一样的。号外一句啊,如果现在的刘润民能把他“晋城梦”的“任务清单”完成,相信会让晋城的老百姓永久惦念。
林语堂这个老八卦,从隐晦的诗词中细致的考究了苏东坡的堂妹初恋,并推敲了苏东坡的夫妻生活日常,阐述苏夫人(第二代)如何经营家庭生活,其和谐其完美,但我很怀疑是林语堂的臆想。西方社会多数调查证明,最完美的夫妻,此生都有超过一百次想把对方掐死的冲动。何况,苏夫人摊上这么一位出色的丈夫,身边莺声燕绕不绝,酒场应酬难断。在此,只摘录老林的文字片段,其中真伪,信者恒信吧:
苏夫人聪明解事,办事圆通,她不会把丈夫反推入歌妓的怀抱。而且,她知道丈夫这个男人是妻子管不住的,连皇帝也没用。她做的漂亮——信任他!
丈夫知道有书要读,上千上百卷书,做妻子的也知道要管家事,要抚养孩子,要过日子。因此,她愿忍受丈夫睡觉时有名的雷鸣般的鼾声——尤其是酩酊大醉之时。
最后要说说苏东坡诗词的两首代表作,因为这都是苏东坡首次出京之后,乌台诗案以前写就的。诗意的杭州遇上文曲星下凡的苏东坡,首先获得了天作地设的七言绝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读书笔记()这首诗出色到什么程度?我的看法是,此诗刚出世时,大家都知道说的是西湖美景,而千年以来,大家又公认这是褒扬美人的绝佳才句。我们现在说杭州市是一座女性化的城市,追本朔源,苏轼的这首诗恐是最佳的注脚。
另外一首《水调歌头》,林语堂认为是写出了最好的中秋词。批评家说这首词写出之后,其他以中秋为题的词都可弃之不足惜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除了同意他们的看法,实在没有其他办法。这样牛逼的诗词,这么牛逼的人物,就连苏东坡的老对头王安石都说,“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而经过千年验证,苏东坡确实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