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捕捉儿童敏感期》有感

更新时间:2025-01-14 18:28:30 其他读后感

  励铮

读《捕捉儿童敏感期》有感

  自从升级当了妈妈之后,可供阅读的涉略面又多了另一种选择。在同龄人当中,如何科学地养育、教育子女一直是热议的话题。恰巧前不久我院成立了妇女之家,作为妇女工作委员会的委员,希望自己在参与读书活动的同时也能为女同胞们服务,于是想到向大家推荐这本书——《捕捉儿童敏感期》。

  一把了解儿童心智成长的金钥匙

  你是帮助了他,还是遏制了他

  在儿子上幼儿园之后的第一次家长会上,班主任老师向家长们介绍了班级里孩子身上的种种现象,并分门别类地告诉我们这些表象的背后是由于他们正处于某些敏感期,由此我开始接触到此书。正如书中所写,有多少父母知道,婴儿刚出生时喜欢看黑白相交的地方,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彩球?他为什么爱吃手?还对非常微小的东西感兴趣?他为什么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即使你捡起来递给他,他仍会再扔掉?让他听CD,他的兴趣为何不在于听,而是在来回装卸CD上……此书的作者,把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引入了中国的孙瑞雪老师告诉我们,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作为80后的父母,我和其他年轻妈妈一样在传统和现代的养育教育理念之间挣扎。并非期望每个孩子能成龙成凤,只是想要下一代能比我们优秀就好。于是儿童的早期教育越来越被得到重视。在此过程中我也曾懵懂的接触过蒙特梭利的一些教育理念[1],但系统地了解她的理论还是源于这本兼具故事与点评于一体的书。对照自己的孩子,我总能在书中一些小主人公的故事中找到他的缩影,故而才明白当时的他有这种表现的缘由。也因此很后悔自己忽略了、忘记帮助了或者制止了他的活动,却还不知道破坏了他的什么。

  [1]蒙特梭利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也自此改变了许多中国家长的育儿观和许多孩子的人生。

  身为法律工作者,我们一直自诩自己的规则意识强,却殊不知自己往往破坏了孩子自出生不久就自发形成的秩序感。年轻的父母可能曾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孩子在幼儿园午睡如果不盖上家里带有小花图案的毛毯会哭闹;起床时一定要先穿袜子再穿裤子,如果顺序混乱了,他就会说不要;看巧虎时必须自己动手播放,如若中间有家长帮忙了,则执拗地要求重新来一次……对于儿子的执拗,我有时会感到十分无奈甚至恼怒万分,我们只是简单的认为孩子不听话需要做规矩,但不一定认识到此时他正处于秩序的敏感期。对他而言,世界是以不变的程序和秩序而存在的,这种程序和秩序内化于心成为其最初的内在逻辑,便形成了儿童直线式的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下形成的内在秩序感需要外在秩序的配对。[1]我们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环境。在此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渐渐形成程序意识、规则意识、独立意识和契约意识,成为一个有秩序的社会人,遵守并创造秩序……这仿佛就是学习法律的人所期盼的理想的社会状态。

  [1] 详见此书第94页,秩序是文明的基础一文。

  碍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成人们一旦无法理解并破坏了有序的环境,他便用哭闹执拗来提出抗议。所以当秩序的敏感期到来的时候,要求我们学会发现、理解、尊重并协助孩子,为他提供一个有秩序的外在环境,帮助他构建自己的内在秩序。于是乎,秩序成了习惯,习惯成了自然,自然成就了诚信、规则、友善等基本品格。

  读完此书,脑海中浮现出书中的一句话。“儿童的心灵是一个神秘的深渊,当我们不了解的时候,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给他们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渐渐地,在验证科学育儿理论的实践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宽容、理解、尊重生命的初始,由此而衍生的益处又何止于此呢……

查看更多
标签: 大灰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149179/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