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家规》有感

更新时间:2025-01-26 09:09:19 其他读后感

  不学礼,无以立

读《中国家规》有感

  季民静

  简介

  家规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中心主编的《中国家规》一书是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栏目《中国传统中的家规》基础上,历时一年,精心打造的历史文化精品读物。

  全书起于春秋时期孔子,止于晚清梁启超,紧紧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详细梳理了中国传统家规家训的发展脉络,既讲述人物经历、家族变迁、家规传承,又大量摘编历史文化知识点和人文地理信息。本书由中央文史馆馆员、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教授作序,二月河、冯骥才、唐浩明、王跃文等几十位专家学者对家规进行了精彩点评。

  说起家规,你的第一联想会是什么?比如我,一提及"家规"二字,条件反射般稍不留神就会脱口而出的,是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到哪应该怎么做,哪些千万不能做……紧接着,儿子那些厌恶至极的表情,立刻浮现眼前……肤浅的我,以为这些日复一日颠来覆去的唠叨就是家规。

  直到最近,我静心阅读了由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家规》一书,彻底颠覆我对家规的理解。全书50个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或族群的家规家风故事,无一不展现着中国家规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现代的传承发展,无一不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风范及文化内涵。

  孔子——春秋时期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开创了长盛不衰的儒家学派,被后世尊为"圣人"!"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家规庭训,被他的后人世代相传。秦时的孔鲋,面对惨无人道的"坟书",毅然舍家弃业,投入到抗暴的义举之中,践行了"道不同,不相为谋"的祖训;东汉的孔融,四岁时的谦让之举早已成就了一段流传至今的"孔融让梨"的佳话。长大后的他,因与兄长孔褒冒死收容被宦官迫害的张俭,又与母亲合演了一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一门争死"的壮举,以此实现家规中"君子喻于义"的叮嘱……学诗学礼的祖训,重视教育的传统,礼门义路的家风,加之当时朝廷给予的种种优待,致使孔氏家族科举兴盛、文化繁盛,学术发达。

  富贵似烟云,道义须永恒。孔氏家族的家风家训,在今天同样适用。这道义,于公,是工作环境下人人都需共同尊守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于私,是家庭熏陶下人人都该被从小灌输的个人秉性、行为操守……古人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既是说儿时的性格会影响其一生。任何一个生命主体,他受教育受礼训的初始殿堂,终究是生他养他的家宅大院。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风,不仅关乎家庭或家族的兴衰,更关乎党风、政风,民风的传承。一个优秀的党员干部,必定是从小受教于优良家风,成年后又被党风党纪优化提高。历史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更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将家规家训家风引入党风廉政教育,容易触目惊心,提高党员干部严于律己、洁身自好的自觉性。在当下,党员干部学好家规家训,就一定要从传统正气之风中汲取滋养廉洁奉公的正能量,将邪恶之污浊,在萌芽之初就狠狠消灭。

  "礼乐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是孔氏家族最常用的春联内容,由此可见,孔子的后代至今仍在恪守学诗学礼的祖训。一个人走的再远,最初的能量无不来自家庭。让淳朴之风轻抚面颊,让正义之风陶冶情操,让和谐之风净化心灵!到那天,社会怎能不美好?

查看更多
标签: 原来 这么 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149306/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