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里的书已经堆成一座小山,在这么多书中,今年寒假再添一个新的成员——苏联作家米·伊林写的《十万个为什么》。
这本书的章节十分有规律,分成六大类。让人看起来一目了然。书本带着我们探索了屋子里的每个角落,从厨房中到卧室、从卧室到餐厅、又从餐厅逛到……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在一个屋子里,作者可以提出那么多有趣的问题,还做好笔记写成书,真让我脑洞大开。
在这些知识里,我最喜欢“人们是怎么样写字的”这一篇。作者告诉我们,在古代人们用了很多很多方法来记住事情。很早的时候用一种结绳记事:古人把一只猎物当作一个结,当想知道有几只猎物时,只要数一数有几个结便可以,一根根绳子在微风中摇晃着舞蹈。但是,如果你结打多了,它们会变成一大团一大团的,数也数不清楚。正因为如此,古人又想出了第二种贝壳记事法:一个小巧的贝壳对应着一个物品,把它们放在袋子里带出去,可爱的贝壳在太阳光下闪闪发光。但是人们如果有很多物品的话,那这个方法就不好用了。于是又有了第三种刻痕记事法:用一把小刀刻上与物品对应的痕迹,但它也不是完美的,时间一久,那痕迹就会消失不见了。一直到出现文字,才十分完美地解决了遗忘这个烦恼。
这本书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跟别的科普书大不相同。这本书就像知识的滚雪球,越往后读,知识的雪球就越大。不像别的《十万个为什么》只是单一讲完一个科学知识点就好了,它是一个个去描写,最后又前后联系,互相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所以,我更喜欢这本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读着这本科普读物,一点都不枯燥,作者还会和我们“对话”呢!如:作者经常说“让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吧”、“这是什么气体呢”、“你知道吗”、“我们可以找……”感觉他跟我们一起在阅读一起找问题并解决问题。
读完这本书,我用探索的目光巡视着我的家,我的脑海里不断冒出问题:为什么淀粉跟水混合后又会沉淀呢?为什么橡皮能擦掉铅笔字?为什么花盆底下有个洞呢……
嗯,我得去寻找这些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