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倩
这是一条大黄狗的人生故事,更是形形色色人的故事。"我"是一条大黄狗,从盛年到老年,"我"辗转各地,一次又一次地易主,跟随过六个主人:丛林勘探的黄主人、家破人亡的小哑巴、深山中的伐木者、给陌生男人生孩子的梅主人、给人做变相术的文医生和青瓦酒馆的女老板赵李红。
故事的一开始,便是大黄狗打盹般昏昏沉沉的片段回忆,倒叙的手法,将以往的那些美好展现出来。六任主人,却远远不止六种生活经历。跟随丛林勘探的黄主人与深山伐木者时,是大黄狗的意气风发时,作为军犬或猎犬,能力的充分展现与被需求、被肯定、被赞扬感让自身得到极大的满足和快乐,所以即使这时大黄狗是作为主人"工具"般的存在,但依旧不妨碍它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何况,它毕竟还是不是真正的死物工具,人与狗的互动过程,一样是美妙的。这两个时期的大黄狗,有捕猎的差事,有同类物种或不同物种的情感互动,还有丛林或深山这样一个极大自然化的最畅快的生存生活环境,恐怕是最幸福的了。再说跟随小哑巴或梅主任以及文医生时,最主要的就是情感的部分关怀与交流,但也仅仅只限于情感的部分关怀与交流,这种时期。可以说,它有幸运,也有悲惋。至于最后跟随女老板赵李红,大黄狗的人生则更下一层楼,老年无用衰惫之时,得不到自身的再发展,也得不到主人的善待,似乎凄凉不已,但好歹赵李红处于可怜还收留了它,似乎又有那么一点温存?
无论如何,一步步读完全书,就是跟着大黄狗走完了他的一生,这一生,用色彩来感觉,则是有过红之明亮,有过青蓝之利爽,有过灰之黯淡,这是人的感受。然而大黄狗的眼中是没有这么多色彩的,它的眼中只有黑白两色,它的眼睛是干净的,我想这是为什么作者以一条大黄狗的视角来叙述人生百态。狗的人生只是一个很短的故事,而作者想展现的,是人心百态。但迟子建不去直接地叙写,她写大黄狗横向的故事,有一个完结,然而又绝不只是这条大黄狗的故事,她只是将读者的眼睛放在一只狗上,从狗出发,将视线投射其中,看周围的小世界,因此,一本书,是一个小社会,读者的思想进去了,可以更深入,可以更扩展,不会有终结,人们在其中上演一台台戏,所有的人事,都在戏中,而狗用它澄明的眼睛,在那儿,做唯一的观众。大黄狗的一生很短暂,它经历的其实不多,但在这所有的一切沉寂之后,人们还是感到了生命的沧桑,狗是思想简单的,它想不了太多东西,直到垂死之际,它想的也无非是跟随过的六个主人,想着暖暖的太阳晒得身上发倦。所以,大黄狗看着周围的人事,它懂的不多,可是就是这些"不懂"、"困惑",也许才是人们该思考反省的地方。
迟子建说:"其实"伤痕"完全可以不必"歇斯底里"来呐喊和展览才能显示其痛楚,完全可以用轻灵的笔调来化解。"
人的思绪,一进入字里行间,就能慢慢的,感受到其间的基调,入得深了久了,就会融入这种基调,好的作品,它的一字一句会不自觉地牵引着读者的心绪。就像本书,我总能感觉到,好似一片乌云压抑下的稻田,散发着一种潮湿的温暖,你觉得阳光的气息轻轻笼着你,但却又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的难过,它很淡,但又似乎从深处而来,时时拨动你的神经,因而你不会觉得它大悲,却像棉花中藏针,疼,也不疼。
这便是越过云层的晴朗,人性百态,有丑陋,有讽刺,也有温暖。就是云层覆盖着的,云层会压抑,晴朗也会在高处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