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点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5-02-06 05:01:01 其他读后感

  流行潮,不是设计出来的

引爆点读后感

  徐淑贤

  流行潮,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顺势而为的。读完《引爆点》这本书后,颠覆了我以前对流行潮的观点。我以前一直以为,流行的产品是某个企业刻意设计之后,通过高超的营销手段抛向市场,就引发了流行,其实不是这样的。下面我将引用书中的三个法则进行说明:

  首先,从书中的"个别人法则"可以看出顺势而为的特质。

  在书中讲述的"个别人法则"里提到的联系员的特点是社交能手、内行的特点是学习能力强、推销员的特点是朝气、热情、超感染力。这三类人都是天生具备那些潜质的,不是人为训练出来的。古人云:"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说明,千里马是天生的,不是训练出来的。记得有一篇采访张艺谋的文章,记者问张:"你是如何塑造谋女郎的?"张回答说:"我只是选择了她们。"这也说明,那些谋女郎已经具备了明星的潜质,张艺谋只是拥有了一双可以发现她们的眼睛。爱迪生也说,成功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但很多时候这1%的灵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这也是说明了,天赋的重要性。所以,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都不是培养出来的,他们就在那里,只是我们要"顺势而为"地去发现他们。我们在选择推销员时,要寻找具备超感染力的人;选择内行时,要选择学习力强的人;选择联系员时,要选择具备社交能力的人

  本书中提到那些前卫的少数人喜欢什么,也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他们的天性决定的。设计的"前卫",是很难引发流行潮的(例如目前明星代言的产品,就很难引发流行,因为他们是被设计的前卫,大家对他们的代言已经产生了抗体)。

  所以,个别人法则,告诉我们,流行潮是顺势而为的。

  其次,书中提到的附着力因素法则,也体现了顺势而为的特质。

  附着力因素是指流行物本身所具备的,能让人过目不忘,或至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要素。让"人"过目不忘或至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里涉及到的"人"为什么会过目不忘或者为什么要留下印象,也不是任何人刻意培养出来的。"芝麻街"的成功在于对小朋友进行了仔细的研究,找出小朋友感兴趣的地方,迎合了小朋友的兴趣,才产生了附着力,从而大获成功。"芝麻街"的节目组并没有(也不可能)强制小朋友去对节目产生兴趣。所以,附着力因素法则也体现了顺势而为的特质。

  最后,书中讲述的环境威力法则,更是体现了顺势而为的特质。

  书中引用"破窗理论"来说明了环境威力法则在流行潮中起到的极为重要的作用。书中对神学院学生的试验,也证明了,环境相对于信仰来说,更容易影响人们的行为。而我们所处的环境,从宏观角度来看,是可以操控的;但是,从每个个体或某个企业的角度来看,也是很难控制的。我们某个个体或是企业想要引发流行潮,必需找到满足环境要求的产品或服务,才能够做到。所以说,环境威力法则也说明,引发流行潮是要顺势而为的。

  所以,综合上述种种,我认为,流行潮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顺势而为的。书中的作者在前言中提到"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人只要能找准引爆点,就能打开一个充满惊喜的世界",请各位注意,作者是说"找准引爆点",而非"设计引爆点"……

  那么,如何"找准引爆点"呢,书中的"云中漫步"的案例给了我们一个启发:观察前卫人员的行为,捕捉流行趋势。

  (文:徐淑贤)

查看更多
标签: 亲子 阅读 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151076/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