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条橙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5-01-16 00:18:22 其他读后感

  张润东

发条橙读后感

  发条橙,貌似有着可爱的色彩和汁水,实际上却只是机械玩具,被神秘之手悄悄拧紧了发条……

  ——安东尼·伯吉斯

  在阴郁的论调中充满青春肉感的色泽和汁液,说的正是《麦田里的守望者》,《洛丽塔》,《发条橙》。高中时读过《麦田》现在已有点记不太清具体的细节了,但是书中那种年轻人颓废迷茫的感觉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当我读到《发条橙》时,也有同样的感觉,但是发条橙显得更为犀利,更加暴力!从中我看到了高物质生活条件下的人们,精神上是多么的空虚。正如亚历克斯的老师所说"你有美好的家庭,你为什么会如此暴力?"是的,这也正是我疑惑的。但是我读完还是没有找到答案。然而此书中却有几个方面我较为感兴趣。那就是语言和音乐。

  书中作者创造了大约200个词汇,并且大胆的进行了语言操控。可惜在我读的书中还是引用了词汇表。然我看到陌生的地方就看书下的注释。后来发现作者的愿意是没有词汇表,然读者根据语境学习点俚语,俄语等。我想这样一种学习语言的方式是独特的却又是常用的,只是我在学习英语中忽视了它。这让我想起以前语文老师教导我们,学习语言不要一碰到不认识的单词就去查字典,先结合语境看看,说不定就能猜出来。如今看来的确如此。当然作者不会仅仅只限于让读者学习一些词汇。他引入这些词汇其实就是真实的塑造出一个流氓青年的形象。结合亚历克斯说话的语境以及语调,可以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他们身上的社会流氓气息。其实正是作者的有意安排,以独特的语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读者。

  其次是音乐。作者曾说过:原样的重复可以在音乐中存在,但在叙述性的文字中就行不通了。然而作者最终克服了这个困难。如在郊区老人家,亚历克斯两次唱过《雨中曲》,第二次无意的歌唱让老人想起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诚然,随着音乐,在我的脑海也有一次在现了第一次亚历克斯歌唱是的所作所为。

  还有就是我们的主人公虽然无恶不作但是他喜欢音乐,尤其是贝多芬的音乐。有人说贝多芬的音乐可以和神交流。在这里好像作者和经典开了个玩笑。把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贼鹊》序曲以及埃尔加的《威风凛凛的进行曲》等古典音乐与主人公的暴行相结合。最粉刺的是政府通过所谓的"教育"让亚历克斯不在施暴的同时不能在听贝多芬的音乐。虽然没有直接表现出对政府的不满,但读者心中都有所领会。

  说到这有谈到了自由意志,正是人应该有选则权的。其实说道这我也有些为难,同第一段所述,我对"主人公成长在一个美好家庭为什么却乐于施暴,?"和"自由意志"这类比较深入的问题不是很了解也没有深入的分析过,所以我总是想绕过,然而本书之所以成为经典之作,原因却正在于此。其余的语言,音乐其实都是对本书的一中升华,一中表现形式。所以我还是忍不住要说一些关于这方面的问题。仅仅是个人感想,难免有不严谨和错误的地方。

  读完本书,我的思想其实没有停留在故事中,而是回到了生活。我知道小说中的人物的所作所为过于夸张(或许并不夸张),那是为了塑造典型。然而在小说中人物及环境的塑造中都与我们现处的社会有所相似。如作者所说,这个故事的时间可能在过去,现在也可能是将来。没错,我认为那个"现在"正是新兴的美国,那个"未来"就是现在的中国(多少有些相似)。物质充裕,精神空虚,这是我看到的。

  作者说这是一本有关神学的书,我表示我知之甚少,所以我想应用一段书评作为这篇读后感的结尾"通过一个漫长而完满的暴力实验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们对待暴力与对待行为准则的态度不经意间便自相矛盾,既反对暴力又以暴制暴,西方社会一直追寻的人性在影片中却不复存在,这使影片给人一种飘渺洪荒的感觉,而对社会政治的深刻嘲讽以及人的生活信念的崩溃与迷茫也表达着一种深切的探索精神~"

  虽然有很多地方有太多疑惑,但我会在未来的生活中慢慢寻找答案。相信终有所获。

查看更多
标签: 伤疤 有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152544/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