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自由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5-01-10 09:52:56 其他读后感

  近段时间仔细品读了园里推荐的书目------孙瑞雪老师的《爱与自由》一书,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情复杂万分。就像书中所说:孩子给我们带来希望和快乐,也给我们带来困惑和焦虑,孩子的成长是每个家庭大事中的大事。

爱与自由读后感

  曾几何时,当我成为一名幸福的母亲时,同所有母亲一样,我希望我的宝贝能够聪慧过人,帅气十足,甚至奢望他能够成为一名神童。由于工作关系,我没能在孩子的幼儿时期陪他度过精彩的每时每秒,当他升小学了,我认真的告诉他:一节课40分钟,课间10分钟,你要……"蛮以为幼小衔接的注意事项都给他说清楚了,但是没想到我和孩子从此过上了水深火热的生活,这是怎么了?

  自从我进入幼儿园成为一名幼儿教师,逐渐意识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错估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不是孩子变得可怕、陌生了,而是我从来就没有走近她、了解她,我们口头上经常说要爱孩子,什么是爱?爱的方式、爱的方法、爱的含义、爱的方向、爱的…太多的爱让我迷惘了。

  作为母亲,我错过了孩子许多宝贵的东西,作为幼儿教师,我不想再错过学生们宝贵的成长足迹了。我希望《爱与自由》能够给我更多的帮助。

  一直听说:"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了什么,他就会显现什么。"但当我打开书的第一章节时,却看到:"胎儿在母体中形成的那一瞬间,他内在就有一样东西,那东西将在儿童一出生就指导儿童如何发展,指导儿童去抓什么、摸什么……"这两种观念是相冲突还是相依存?带着许多的疑问我开始了这次阅读。

  当今的许多家长,对孩子关爱倍至,愿意为照顾好孩子而放弃一切,但是她们只注重的是帮助孩子做什么?指导孩子该怎样做?有时外出看到许多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带着宝贝在户外玩,你往往听的最多的是:宝宝,不能碰着个,这个危险;宝宝,不能去那边,那边危险;宝宝,不要摸这个,这个太脏了……孩子就像是个小木偶,被指挥的晕头转向,当他稍有不从,就有会听到大人说:"这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有的就像书中所说,大人们甚至因为孩子某些事情做不好,就认为孩子很笨。

  在这本书中,孙瑞雪老师通过大量的实例来论述自己的观点:只要给孩子充分的爱、充分的自由,才能促成儿童按照自己的内心发展成专注、宽容、坚强的、完整的人。

  非常喜欢书中的这一段:爱是什么呢?"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自息的等待。"我常想,一个成人如果用有宾行为和态度来对待和理解孩子,这个孩子定会快乐、自信、勇敢和充满爱意。更重要的是儿童能依据这种爱在未来去创造一人新的世界和生活——人相互平等,人与人相互理解;听不到吐痰声,看不到苍蝇和垃圾,人们带着孩子在门前的草坪上玩耍,老人在树荫下乘凉,哲人们在窗前的沙发上低声交谈,花丛里少女们静坐在木椅上手捧诗集,少年们奔跑在网球场上,诗人们在附近的茶馆里高谈阔论……这一切并不遥远。如果你爱孩子,让他的精神愉快,你给了他们美好,儿童就能给我们带来一个金色的未来。这个希望寄托在儿童身上要比寄托在任何成人身上更为可靠。因为"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是人类之父,儿童是文明之父".

  说到快乐,当今社会,大人们在终日为生机忙碌着的时候,经常听到他们说:"真羡慕那些天真的孩子啊,整天乐呵呵的,无忧无虑的,他们才是快乐的。"是啊,表面看起来孩子们每天就像没愁事似的,殊不知我们大人已经在无形中给他们灌输了许多他们不愿意接受或无法接受的知识、技能,同时还自以为是的认为是为她好的原则指导孩子这样做、应该那样做而压抑了孩子的许多天性。也就是剥夺了他们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应该自己找到和享受的快乐。说到这,您还觉得孩子们是快乐的吗?我们大人有太多的"专制"和"专权",总感觉孩子就是孩子,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总是让孩子事事听从我们的安排,却不知这样恰恰违背了孩子发展的程序和心理,从前我也是片面的认为自由就是让孩子随心所欲,任其发展,它怎么会和纪律并起,让孩子更好的学会控制自己呢?但是通过亲身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的经历,我很有感触。

  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家长被孩子的教育问题困扰着,孩子的学习压力增大,各种兴趣爱好班层出不穷,许多家长都推崇智力,他们把智力和儿童的自我割裂开来,他们积极地给孩子报各种班,让孩子提前学习各种知识,他们认为成绩的学生成绩的好坏是划分好学生、坏学生的标准。但是他们没有从孩子的角度思考一下:当知识填满一个孩子的脑袋时,他的心灵肯定失去了成长的空间和时间。一个没有玩过水玩过沙,没有领略过大自然的美,没有和同伴追逐嬉戏过,没有发自内心大笑过的孩子,虽然浑身披挂着知识,却可能离幸福很远。到底是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呢?还是应该让他们提前接受良好的教育?本书中孙瑞雪老师的一席话让我受益匪浅,她说:儿童的智力来自于感觉,他们的感觉经验成人无法替代;个性跟创造力之间是画等号的,创意不能教;打骂中长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观现实,苦难使他失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他一生都可能和苦难的童年经历作斗争,都在寻找自尊和证明自己……当让我们用书中的一首诗来形容所有家长们的心声:"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

  本书中孙瑞雪老师运用了大量的事例:从幼儿园方面、家庭方面、著名艺术作品中的人物等方面,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人物自身等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和讲解,红薯的故事、大饼的故事、积木的故事、地平线的故事……许多许多类似的故事发生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但是我们没有用心去看、用心去分析、用心去改变。作为母亲、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敏感期,尊重孩子,积极、正面地进行耐心引导,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无私的爱,让孩子在充满自由和充满爱的空间中健康成长,使他们睿智、自信、快乐……爱与自由并重,我们要把爱带给每个孩子。

  首先,我觉得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一定要改变自己想要驾驭孩子的想法,同时要把孩子的一言一行认为是有原因的行为。现在家庭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家长们总在思考应该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忽略了一点,自己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孩子就是一面折射自己的镜子,你在孩子面前是什么样子,孩子将毫无保留的将你的样子在同伴或他人面前折射出来。老师亦是如此,在幼儿面前的一举一动也会全部在家长面前折射出来。幼儿很爱模仿,家长、老师正是他们愿意模仿的对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老师不仅仅要重视孩子的学习教育,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让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在爱和自由里健康成长的孩子。

  其次,给幼儿犯错的自由空间,比如:孩子不小心犯了错误,有的家长便会不问青红皂白的批评孩子,一味的职责他,会让他觉得要提起心来做事,而且不能犯错,一旦犯错就会遭到批评。这样,孩子一直生活在提心吊胆中,他失去了犯错的自由。孩子难免会犯错,即使是大人,谁能保证自己不犯错呢?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面对自己的错误,告诉他,应该怎样解决自己犯下的错,在今后怎样避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这样,孩子的内心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孩子不再自卑,也有了自由!

  最后,我觉得真正的爱,应该是无私的,包容的,而爱的前提就是这个孩子必须拥有了自由,这个自由是心灵、行动、空间和时间各个方面的自由。我们应该尊重他,给他自由的权利,让孩子真正的成为自己的主人。

  让我们适当放手给他们自由吧,我相信只要多加引导和体恤,学会信任,在此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必定会快乐、坚强、充满创造力和勇气。

  孙敏

查看更多
标签: 密码 观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158867/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