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瓜伊万 读后感 第(1)篇
这个乍看起来让人无法相信出于托尔斯泰之手的童话故事,最终还是通过一些细节处的笔法、以及“傻瓜伊万”“傻”的方式展现出了托尔斯泰的个人特质。
故事的结构相对简单。一方面,故事采取了类似于三只小猪的设定和在童话中非常典型的重复叙事。另一方面,托尔斯泰引入了妖怪这种超自然的动因,故事中的戏剧成分都起源于超自然动因,如把麦秆变成士兵、把树叶变成金子等等。有趣的是,戏剧成分虽来自超自然动因,却终结于自然的、人性的方面。例如,同样是大量制造金钱引起通货膨胀的计策,在塔拉斯的王国里可以奏效,在伊万的王国里却毫无效果。三兄弟的命运差别最终归结到了人性上。从这一点来说,这是一个好的童话故事。
傻瓜伊万的“傻”,体现在他不属于、也不认可人间被公认的某些秩序,例如脑力劳动优于体力劳动、金钱是通货而不是一般商品、人应当优先为自己考虑等等。通过这个人物形象,托尔斯泰完成了一种对于社会运作方式的现象学还原:他揭示的是哪些信念是必要的,而哪些信念仅仅是偶然的、并且细看之下大有问题。这是一条富有基督教气质的路线:耶稣作为一个“神圣的愚人”,实现的也正是这种现象学还原。不仅如此,在傻瓜伊万的身边还聚集起善良愚人的社团,体现出一种卢梭式的有关半文明的原初状态的理想。这种理想的预设在于:可能有一个人与人和睦相处的状态,终结这一状态的恰恰是文明的过度发展。
矛盾的是,托尔斯泰并不像卢梭那样拥有对技术发展的警惕。卢梭的思想之所以能够自恰,是因为他清楚地看到高尚被技术以及随之而来的人性变化所终结。而托尔斯泰似乎没有看到这一点:在篇末,劳动人民轰轰烈烈地搞生产,建立起工厂企业,山乡面貌日新月异——而在如此巨变之下,伊万及其身边的愚人要怎样才能维持那种原始基督教式的人性?托尔斯泰的矛盾,也许恰在于他一方面深陷一个技术化了的时代,一方面又有着俄罗斯性格中对农奴的半开化状态的思乡病;前者搭载在线性时间之上(正是这种汲汲于功利的线性时间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一个只有伊万们而没有塔拉斯和老妖们的世界是停滞的,没有故事可言),而后者恰恰会被这种线性时间所消解。
傻瓜伊万 读后感 第(2)篇
偶然间看到了这本小书,字数不多,语言简易,所以花了半个多小时就把它读完。书的内容与其说是关于傻子伊万,不如说是关于欲望本身。叔本华有句话叫做“财富如海水,愈饮愈渴”,财富如此,权力大概也是如此。伊万的大哥谢苗热衷权力,当了国王之后还想拥有更大的权力,他带领士兵去消灭邻国,结果自己反被打败,最终丧失了权力。伊万的二哥塔拉斯热衷金钱,老妖怪变成商人到了塔拉斯的王国印制了大量纸币,并高价雇佣塔拉斯的臣民为自己服务,导致王国的臣民普遍有钱,使得塔拉斯即使拥有大量金币,也没人愿意听从他的命令为他服务,最后塔拉斯连吃饱穿暖这样的基本愿望也不能实现。反是傻子伊万,既不贪恋权力,对金钱也不感兴趣,只知道傻傻地耕地种田,最后却坐拥天下。所谓有容乃大,所谓无欲则刚,无欲则无破绽,无欲则逍遥自得,无欲则快似神仙。然而,又有多少人能愿意伊万这样无欲无求的傻子呢?
傻瓜伊万 读后感 第(3)篇
伊万很傻,傻的简单,傻的幸福,这种傻何尝不是一种极致的聪明呢。
----题记
这是托尔斯泰写的一则寓言,与聪明的阿凡提相比,伊万真的是傻透了。两位哥哥要分割父亲大部分家产,他乐呵呵地答应,当哥哥们因为贪婪被小妖算计,倾家荡产,伊万给他们盖房子,承担养活哥哥的责任。老妖再次算计兄弟三人,两位哥哥再次落魄,伊万再次收留哥哥们。
用善意回报恶意,这就是伊万的行为准则,这也使得小妖和老妖无论怎么算计伊万都不成功。
在伊万的王国里,每日劳作的人才有资格享用美食。大家以物易物就能换取自己的生活所需,金币沦为了孩子们的玩具。家人的和睦是头等的大事,家产与之相比渺小的不值得一提。
伊万很傻,傻的简单,傻的幸福,这种傻何尝不是一种极致的聪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