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全鉴(第2版)读后感 第(1)篇
汉字属于根据记录语言的主要角度或主要方式、手段的不同,可以将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大类:拼音文字和构意文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而汉字属于构意文字也称表意文字。
表意文字在发展的初期,通过描摹事物形体的外部特点或轮廓来构形的字为数很多,例如象形字;也有用图形和符号的组合来反映词义,如会意字;构意手段的最高境界是用义符和声符拼合的方式构造字形,为形声字。
古时东汉时期许慎著书为《说文解字》,也可以说是古时的字典,主要为分析字形、辩识声读和解说字义的字典。针对众多自甲骨文发展而来的象形字及字形字义的字许慎主要分为几类: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出,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会意:比美合谊,以见指为,形声:以事为名,取臂相成,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转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本书主要分类字为:象形字:人、口、鼻、舌、耳、心、目、手、足、页(头)、而(颊毛)、止(趾)、眉、毛、面、骨、身、牙、齿、肉、来、入、行、舞、永、何、乳、衣、食、老、田、井、门、仓、瓦、舍、户、生、卜、夕、岁、禽、鸟、燕、鹿、牛、虎、兔、龙、马、羊、鸡、犬、豕、象、龟、虫、鱼、贝、能、角、日、月、云、天、气、风、雨、雷、冰、秋、木、水、火、土、石、电、穴、泉、山、川、州、文、册、右、西、中、竹、桑、黍、禾、豆、米、华、叶、五、六、九、万、白、黄、刀、弓、介、矛、矢、车、几、斗、皿、床、玉、斤、单、干、甲、曾、凡、工、舟、王、臣、侯、皇、帝、士、戈、女、夫、母、儿、子、我、尸、鬼
指事字:血、立、言、甘、刃、上、下、一、四、七、十、百、司、卒、本、末、朱、亦
会意字:走、去、出、奔、及、步、采、逐、区、监、省、争、印、吹、视、见、听、问、扫、执、折、有、着、贼、即、臭、孕、作、商、室、所、家、死、安、丧、疾、孝、梦、占、今、朝、年、兽、蛇、尾、雪、寒、春、夏、冬、阴、阳、金、光、谷、史、麻、森、林、八、干、黑、赤、器、公、君、民、官、法、侯、将、国、宦、宫、封、相、战、设、武、邦、男、妇、妻、妾、婢、父、孙
形声字:病、室、凤、狼、蛇、牲、星、春、江、经、稷、鄙、妹、捨、遠、佞、钦
虽阅读字形字义,却仍难针对每一字正确的去分类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可能也缺少大量的阅读相关专业书籍或习练。
说文解字全鉴(第2版)读后感 第(2)篇
想起曾经有一段时间甚是流行且颇有争议的一处英汉互译——如下:
英:I like you, but just like you.
汉:纵然万劫不复,纵然相思入骨,我也待你眉眼如初,岁月如故。
翻译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姑且站在“拥汉”派来究其原因,显然,简单的一句英文翻译过来,因译者的“创造性叛逆”便给人以含蓄隽永的意味~如是说来,称中文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记得刚接触英语时,甚是恐惧~每天一想到要见英语老师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唯恐避之不及~后来有一次我爸跟我说:其实汉语才是最难学的!你看啊,英语变来变去就那26个字母,万变不离其宗…可汉语就不一样了,字又多又复杂,不仅难认,难记还难写……你既然语文都能学好,还怕学不好英语?~想想也挺对哈,信了我爸给我灌输的“歪理”,从心理上放下了恐惧,自此,也慢慢爱上了英语~现在想想,那时觉得自己学好了语文,还真是少不更事给自己戴高帽~“活到老,学到老”,一点不假,想来即使穷极一生也没人敢说自己识尽了天下字!
要成文必须先识字~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才被取名为“汉字”,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而汉字字形的演变则大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发展规律:由繁到简、由不规范到规范!其中甲骨文、大篆、小篆三种字体可以合称为篆书。那么,篆、隶、楷、行、草书便构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基本字体。汉字发展至今,楷书和行书在生活和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篆书、隶书、草书,特别是篆书,已不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只作为一种书法艺术而存在!
以前为了多“识字”,特意买了一本第六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每天没事就翻着看,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还一本正经的拿个本本用笔抄下来~结果,被朋友知道后都嘲讽我闲得发神经╯^╰~后来呢,在进行到大约三分之二的进度就因感枯燥而中止…而今觉得学识字,不妨从《说文解字》看起。我想凡是学过《古代汉语》这门课程的人都不会对这本书感到陌生~一提起《说文》,立马反应:《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所著,首次对“六书”(一般指汉字造字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后许慎经归纳将前四个归为——造字法,后四个则归为——用字法)做出了具体的解释…《说文》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重在释义,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没有夸张,之所以现在还记得,实在是当时老师要求强制性记忆,想忘记貌似都有点困难~
而这本书,名为《说文解字全鉴》,是以《说文》为依托,对一些简单的汉字做了分类归纳,虽说关于【汉字的字形演变】一笔带过,缺乏图片展示,是一大缺憾,但【汉字趣谈】这一板块觉得设计得特别好~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增加了工具书的趣味性,可读性,使阅读变得妙趣横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学习了不少常识~零碎时间值得翻来一阅。
说文解字全鉴(第2版)读后感 第(3)篇
最大的建议是可以图文并茂啊!如果配上图片就更容易知道演变过程了,然而我只能根据叙述去想象,但是很多想不出来。但是里面的成语故事叙述的还听详细的。
人类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文字的发展历程,或许夸得有点过分了。我们接受的一切信息都是由文字来保存、传递,声音是不易保存的,只不过现在科技发达,可以留下声音信息。文字算是一种很伟大的创造。
很多人都知道中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则是表意文字,因为古人都是根据物体的样子造出来的。这毫无疑问是最常见的造字法,也是六书之首(象形,指示〖一个部分〗,会意,形声〖两个部分/合体字〗,撰注,假借)。前四种居多,后两种特别少。中国文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如今展现在我们眼前的90%是形声文字,即合成字。现在的简化字更是不易看出文字的源头了。所以我觉得说我们现在的文字是象形字有点不太妥,随便翻开字典,里面都有很多不认识的字,这些字多半是形声字。元素周期表上的字都是形声字,什么是形声字呢?就是一个是表示形旁,一个即是表音。我们每天接触的也是形声字居多。看完本书也不是能完全记住所讲的每个字的来历、本义、延伸义,其本义有的已经完全消失了。具体还是要到语境中才能更好地体会语义。
文字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当时的年代里与现在相比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很多被假借的字不寻求其来源是无法理解的。与古人沟通,则要明历史,否则也会是像学外来语言一样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