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版)读后感400字篇

更新时间:2025-01-26 06:12:21 其他读后感

  余华先生通过杨飞这个人物其逝去的怪诞手法来讲述这七天的所见所闻。故事情节环环相扣,通过书中所出现的每一个人来反讽当今社会所发生的真人真事及社会问题。书中让人暖的是养父养子杨金彪杨飞,杨金彪为了杨飞一生未娶直到最后因当初的一份愧疚而一直耿耿于怀;让人愤怒的是鼠妹与伍超,具体情节不再叙述。

第七天(版)读后感400字篇

  反思现实,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四肢健全去乞讨,牛高马大是装饰,一无所有不上进,终归所有其思想。

  司机把装着四个面包的纸袋递给了她,她对中年男人说,谢谢你。中年男人坐进奔驰车,车开走了。她的手伸进纸袋,掰了一块刚出炉热乎乎的面包放进我的嘴里,再把装着面包的纸袋放进自己的羽绒服里,她冰冷的手拉起我冰冷的手,对我说,我们回家吃。

  “我们回到地下的家,她又去向邻居要来一杯热水,我们两个坐在床上,她要我先喝一口热水,再吃面包,她怕我会噎着。

  “她那么漂亮,很多人追求她,他们挣钱都比我多,可是她铁了心跟着我过穷日子,她有时候也会抱怨,抱怨自己跟错男人了,可她只是说说,说过以后她就忘记自己跟错男人了。”

  最后想说这本书比《活着》要差那么一点点,但还是给了五星。余华先生用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娓娓道来这七天不平淡的所见所闻,值得深思与反思。现实往往比小说更加残酷,但小说都源自于生活。一句“死无葬身之地”确实令人神之向往,然而不得不走出故事回归现实。

  陈述于2019年01月06日14:34

  生是苟且的活,死是永久的生。余华近期的作品对现实揭露的体无完肤,鲜血淋漓,让人感觉现实太他妈黑暗。而死后如此美好,让人读后对死亡的恐惧感有所消退,可是人死后真的是这般情景吗,只有死去的人才会知道吧,而死去的人只能自己体会,给不了活着的人任何讯息。文章中描写人死后亲人近在咫尺,却无法接近,这种阴阳两隔之人的无力感,让人读后倍感无奈,心酸。还有,生前的埋葬真的会决定死后和谁永久相伴而眠吗,如果真是这样,那像文中抱着装着别人骨灰的骨灰盒埋葬的情况,让人好悲伤,而这一切,都是社会的阴暗面造成的,当然,不只是埋葬,就连火化都是三六九等,好讽刺。希望“安息之地”也像“死无葬身之地”一样,人人平等,极乐世界,火葬场是最后的不公之地。有墓地的人和没有墓地的人永远都不会见到吗,就像刘梅和她男朋友的擦肩而过,这种死后都这么遗憾悲伤的故事,希望只是作者的创作手法,而事实,去了另一世界的人都会重逢的,对吗?!作者只写了“死无葬身之地”的美好景象,而那些火化后永久安息之人又是什么样子,好想知道,毕竟我们大多数都是永久安息的那类,好想预知,哪怕读后只是用来消除对死亡的恐惧,用来慰藉失去亲人后的悲痛。当然,既然“死无葬身之地”都这么美好,那“安息之地”会更好吧,愿生前互相惦念牵挂的所有人都能在美好的极乐世界重新相遇,永久生存。

  作品从一个游魂的角度,讲述了死后的七天里遇到和回忆起的人和事。其实我起初是不太喜欢这类题材的,对于前两天频频出现的殡仪馆、墓地、骨灰也不太适应。直到第三天出现,讲述了“我”的养父从21岁收养“我”一直到老,这是这本书里我感觉最温暖感动的故事。难以想象一个还未结婚的年轻人是怎么下定决心收养一个婴儿的,他背着孩子上班,事无巨细的照顾孩子,甚至可以单凭他的哭声就知道他是大便还是小便。养父为了照顾孩子,自己终身未娶,曾经的对象让他在孩子和自己里选一个,他本想选择婚姻,结果在遗弃孩子的当晚他就后悔了,找回了孩子。并且一生都在自责自己为什么做出过那样的选择,甚至最后在弥留之际还想去那个遗弃孩子的地方看一眼。温情的文字是总是能打动我,所以这个温暖的故事弥补了这本书里剩下所有带有嘲讽意味的故事。比如强拆致死的夫妻俩,比如因为男友买了山寨iphone而自杀的女孩。余华的文字很朴实,也很直接,饿起来比较接地气。只不过感觉这些故事比较零散,留不下更深的印象。

查看更多
标签: 自由 高处 读书 笔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161718/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