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叶芝诗选 读后感 第(1)篇
如果他不说,流星尚未陨逝,我们已厌倦了它的闪耀。我想我不会意识到这一点。
如果清晨那颗蓝星的幽光,真的唤醒了心中,一缕不死的忧伤。 我想,露湿的百合、玫瑰的梦里,应该也不会忍心逸出一丝困倦。
可惜,没有如果。
是的,我喜欢过你,但只能到此为止。再见,叶芝。
因为两首歌,我曾那么迷恋这位才华横溢的爱尔兰诗人。一首是赵照的《当你老了》,一首是藤田惠美的《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在某个午后的青草河畔,我感动落泪,随后洋洋洒洒的文字如奔腾之水。
然而,当我在这本小册子里读到《丽达与天鹅》的那一刻,我知道自己对他,诗心已死。因为从这首诗,我读出的是,用文字暴力实施精神的性侵。
我问过一位如今已离开我的朋友:我很困惑,是不是以爱为名,就能如此放肆?用文字的形式就可以实施侵犯恶行吗?
丽达与天鹅,达芬奇画过,塞尚也画过,很多很多画家艺术家都热衷于这个主题。我问朋友,为什么。
他说,众神尚且不能幸免。何况于人。
我不懂。我可能从来都没有懂过他的话,所以他对我失望透顶,正如我对这首诗鄙视至极。那是一种,无法弥补挽救的情绪。
叶芝终究是一位天才的诗人,他很清楚,“爱情会在一个到另一个的亲吻中消失”。正如“每一件可爱的事都只是短暂的、梦幻的、亲切的欢心”。
其实何止爱情呢?人与人之间的际遇,一个读者对于一个诗人的欣赏,似乎也是如此。
我也很难过。我们的得到和失去,喜欢和厌烦,都在不断转换之中。读完他的诗,我发现自己最想说的话,从来没有合适的语言与之对应。
这本书很短很短,介绍了叶芝的生平,夹杂着七八首诗,排版混乱,毫无美感。 读完用了半小时,又一字一句写下书评,只能算是某种告别仪式。
此去经年,山高水远。
愿你得平静,愿我懂珍惜。
Snow
2019.4.20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叶芝诗选 读后感 第(2)篇
叶芝的诗歌,最让我念念不忘的是《当你老了》。
该诗歌翻译版本很多,大同小异,也说不上谁的最好。
看外国诗歌,原著最好。可惜不能一一习得那些语言。
李健演唱的《当你老了》,也很好听。
很过年前,水木年华有首成名曲《一生有你》: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知谁能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往……窃以为有对叶芝该诗歌的致敬。
当年,李健还是水木一员。如今都各自东西了。
杜拉斯《情人》的那个经典开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意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叶芝诗选 读后感 第(3)篇
这个版本阅读起来体验太差了。
叶芝是我热爱的诗人,他的诗文字里行间都是浪漫,灼热和真诚。
世界上有数不清的读者被他的情诗所感动,但是唯独他的女神没有倾心。
有时候我就觉得,一个人卑微地祈求另一个人爱他的样子,太难看了,远远达不到让对方心动的程度,哪怕这个人是才华洋溢的叶芝呢。
所以如果你喜欢上一个人,一定要走到他前面,去吸引他,去告诉他,前面风光无限,来我的身边,我带你去吧。如果你只是跟在他后面死缠烂打地追赶他,那也许只会招他白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