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的智慧读后感1000字篇

更新时间:2025-01-13 09:46:47 其他读后感

  阿德勒的智慧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阿德勒的智慧读后感1000字篇

  这本书历时1周,我给了5颗星的评价。因为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带给个人的思考是极其与众不同的。

  阿德勒对于精神分析学派的本能理论的不赞同,从而创立了个体心理学。阿德勒原本是一位医生,在看到医学上身体的某一缺陷会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而修复,那么他同样认为心理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有这样的自愈能力。

  阿德勒认个体的心理偏差是因为个人对于社会兴趣和他人兴趣的缺失。无论是青春期,犯罪,神经症,厌学儿童,婚姻问题等都是因为个体的不善合作造成的。同样治愈他们的方法也是根据其缺失社会兴趣而提出的。引导这些人对于社会和他人的兴趣,学会合作。

  个人最早期的回忆,对于了解个体往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早期回忆中所发生事件逐渐形成了当下的行为模式。根据人格的统一性,我们了解其早期记忆,同时也是了解当下行为的发生的背景,不能割离整体,而单单片面地认识单个行为本身。当下行为也是由于过去导致,是一个完整的链条。

  书中提到人的一生由爱情,工作和社会生活所构成。无论是谁都无法逃离这三件事,独立而存在。凡事总关风月,这便是所说的爱情,生来为了逃避孤独,而不断努力,而爱情是告别孤独,必不可少的事情。没有爱情的一生终将孤独一生。 职业是实现社会价值的手段,通过职业我们靠近社会,认知社会。 社会生活是形成社会关系,友谊对他人感兴趣的途径。因为社会生活便不会对他人和社会失去兴趣,自然就不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同时这本书还让我自己反思了整个童年的经历。孩子包括我在内不断地吸引着所谓大人们的注意力,为了他们的一句鼓励使尽浑身解数。而这恰恰是自卑的表现。

  在记忆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我年幼之时。成功地骗到了一个大人,妈妈夸奖了我,很开心。结果便一度把我引向一个错误的方向,我便把欺骗大人作为快乐,作为一种成就。 于是在大人们心中形成了一个坏印象,这是个不诚实的孩子。 对于自己的不诚实,我虽然很反感这样的印象,但是依然做着这个行为。这归功于妈妈的“鼓励与夸奖”。孩子简单到纯粹,而这恰恰让他们比较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

  童年中不管是学习,假惺惺的做着违心的事情,究其根源都是在于吸引大人的注意,为了大人的赞扬而努力。而这些源于深深的自卑感和孤独感。以至于形成了当下的性格特征。

  我们从出生开始便被教育这独立行走,一个人穿衣服,一个人上学,一个人写作业。。。独立人格形成。但是对于婚姻而言,不再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事情,而是两个人合作,契合,共同生活。这本身是存在矛盾的,因此婚姻的问题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可以原谅。因为当出生后不久便被教着如何与别人交流,合作。对他人和社会感兴趣,所以说,婚姻也只是社会合作的一小部分。解决婚姻的困局,便在于培养社会兴趣。

  被母亲溺爱的孩子。这种孩子大都不擅长合作,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错误的关联世界是以自己为中心的。要什么在小家庭中便可以实现,而在一个大的环境中,这种理想往往无法轻易实现。这两者之间形成的矛盾,很可能形成问题儿童。

  阿德勒首次提出:性格中过分强调遗传成分的信念只能称之为迷信而已。尤其是在教育中,我们经常说一个孩子比较笨是因为遗传问题,其实不然。大多是因为推卸责任,教师推卸教育不当,孩子推卸完不成学业任务的责任。我们绝不能放大遗传造成的差距,自然的力量是在当你欠缺什么的时候,会通过其他手段和方式弥补回去。因此遗传只能是彻头彻尾的谎言而已。我们的现在只是自己不够努力,存在借口的托辞而已。

  即使是那些身体残缺的人,他们也一样。他们因为身体的不便,而强化了身体其他部分的功能。当然,如果因为身体的不完整,而刻意放大。会造成自卑心理,愤恨社会不公。我们解决此类心理问题的手段也是培养其社会兴趣和他人兴趣。

  犯罪者大多是懦夫,包括纹身等刻意的行为。只是为了显示自己很强,却克服不了心理的脆弱。错误的优越感导致犯罪,所谓优越感和自卑是一对患难兄弟。本书也是围绕这一对而展开论述的。 犯罪者一般有一种错误的优越感,他们认为自己比普通人更加聪明,更加强大,并且能够战胜警察。这种是一种错误的优越感认知,而导致的错误的行为。阿德勒:罪行是懦夫模仿英雄行为的表现。 处理对策:引导对其社会的兴趣。

  爱和赞美的重要意义。无论是谁,都向往美好的东西,这是人类共同的心理倾向。我们大都喜欢夸奖,赞美和微笑。夸奖的意义在于揭开美好的一面,使得阳光和美好人性得以绽放。微笑是一张最美好的名片,如同绽放的花朵,融化冰冷,融化抑郁。

  谦逊,没有人喜欢夸夸奇谈的人,没有人喜欢自以为是的人,没有人喜欢说话极其绝对肯定的人。。。。。

  阿德勒的智慧读后感1000字 第(2)篇

  阿德勒为我们提供了整体人格分析的观念及方法。

  人类作为个体渴望超越,作为群体的成员又必然要遵守社会基本法则,从事社会分工,服从社区需要。

  在达成个人目标和群体目标过程中,会引发一系列挫败感,自卑心理,人格不够健全的问题。追根溯源,是因为成长环境的影响,即人格原型。对目标的追求,成功的渴望,都需要勇气,自信与行动来支撑。当情绪,情感,性格支撑不了这些目的的达成,极容易让人陷入自卑,悲观,厌恶,暴躁,气愤和敏感当中,不能自拔。其实大多是庸人自扰,无病呻吟,跟从小父母的宠溺,娇惯都是一脉相承的。

  另外,人是需要融入社会,实现社会感(主流价值观)与个体人生的紧密结合。无视社会认同,主流趋向,群体合作和人类需要,是无法真正实现自我价值的。这提示我们不要过于主张自我,也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融入体系,建立体系,促进合作,互相探讨会让一切困难变得容易克服。

  在实践策略方面,对家长和学校老师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归结起来就是要培养完整的人格,从整体人格来分析孩子行为,并纠正孩子的人格原型(虽然这很难)。“理想的教师能铸就学生的心灵,并且掌握着人类的未来,因此,她们负有一种神圣的激动人心的使命”,老师应该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与认识来对特定行为进行评价与评判,不能把特定行为视为孤立的水滴,而要把它视为整片海洋的组成部分,即整体人格的组成部分!

  心理的障碍,轻生的悲剧,无不因为人格的定型,未能保持健全性和适当的弹性,未能给人生流出后路,未能实现对自卑的超越!

  阿德勒的智慧读后感1000字 第(3)篇

  “百年树人”n《阿德勒的智慧》,以普通的案例、浅显的语言、深奥的道理,从人的成长经历、发展过程、周身环境、教育程度及处理问题方式等入手,逐个分析,为我们讲述个体心理学的适用范围、常见症状、引发问题及病例分析结论。但书中的案例及章节内容稍有重复,加上在排版过程中的疏忽,一定程度上影响本书的质量。个体心理学,主张从人的整体出发,深入分析个人儿时经历,强调个人的社会认知及社会情感;标新立异,主张人性自卑,人性的成长正是凭借一定的目标,以心理行为优势来弥补自卑情节,如何处理职业、社会及爱情,是个体心理学的研究本体。以国人“人性本善”的传统观念来阅读、理解个体心理学时会带来观念上的直接冲突,但不妨暂时将冲突搁置,以周围的人、事来套用个体心理学,你会发现个体心理学所言非虚。

查看更多
标签: 永恒 读书 笔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162014/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