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题材,杀人杀猫瘟疫海难活葬妄想症……四岁被聊斋吓的正午不敢出门,初中听张震讲鬼故事惊的昏倒。什么时候练成的护体神功,鬼吹灯,盗墓笔记,法医秦明,汉尼拔……尸体,鬼怪,黑暗,都不能让我惊悚,完全不影响食欲和好梦。也猜测是不是麻木,感知能力丧失。看了爱伦坡,在每个阴暗的故事中都能看到人性的光辉,大师穿越时空告诉我,不是重口味而是内心阳光明媚。
本以为都是福尔摩斯那种推理小说,却原来这些短篇塑造了数以百计性鲜活的形象,每篇都有新意,兼具讽刺幽默,200年后的今天也没有失去光彩。
看的最开心的一篇是与木乃伊对话。木乃伊被电击复活这情节现在看来太假,可是相隔五千年的对话太耐人寻味了。
关于翻译,几条评论说翻译的不好,我不觉得。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没看原版也不敢下结论。但读起来不像几十年前翻译的瓦尔登湖那样目光移动受阻,更没有某版黑色封皮的人类群星闪耀那样大便不通。反而觉得文笔细腻用词凝炼,图像分辨率极高。
这里抄一段费迪曼对爱伦坡的评价:
爱伦·坡最伟大之处在于,他开创了将近半打的各种文学领域,既是开创者,又是发展者。《莫格街谋杀案》、《失窃的信》、《金甲虫》这三篇小说创造了侦探小说这一文学形式,而且将这一形式的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评论家霍华德·海克拉夫特赞美地说,这种文学形式的基础完全是由爱伦·坡打下的,他列举了现代侦探小说的十大因素,每一种都包含在爱伦·坡的故事之中。同时,爱伦·坡也照亮了现在所说的科幻小说的发展之路。他的“纯诗”理论对19世纪后期法国象征主义运动有影响,进而深刻影响了现代伟大诗人叶芝。他为小说的“统一效果”下了定义,做了进一步解释。在爱伦·坡奇奇怪怪的小说里能发现不少现代心理学的先声,例如死亡意愿、人格分裂(可以参考他的短篇小说《威廉·威尔逊》)等主题。爱伦·坡的孤独和苦闷几乎为我们生活的20世纪的文学定了调子。最后,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错误,他仍然是美国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从文学基本理论出发,他做过大量评论和论断。
第一次接触爱·伦坡是他的《椭圆形画像》,篇幅很短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而且毫无突兀,让人着实震惊。初读他的有些作品确实让人感觉有些无匣头甚至带来心灵的震惊。
他笔下大多的女性总是美丽、阳光、充满活力,但最后却以死亡告终。我总怀疑这是否和他自身的感情生活有关,爱·伦坡一生有过数段感情,尤其是表妹的结合让他备受争议,不幸的是他的感情没有一段是善始善终的,初恋的离去、妻子的惨死……都给他带来极大的创伤。
爱·伦坡是一个前卫的作家。19世纪本是浪漫主义鼎盛时期,而爱·伦坡的笔下的浪漫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浪漫不同,他的浪漫是恐怖中的浪漫:环境大多以哥特式氛围为主,古老的城堡、阴森的暗室、黑暗的夜,主人公要么是精神分裂症要么是迫害妄想症要么就是过度酗酒,但他笔下的人物却如20世纪现代派的人物一样,总是处于一种焦虑、异化、孤独的状态中,不得不说作家很具有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