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味 读后感篇

更新时间:2025-01-28 06:27:41 其他读后感

  《有味》这本书的作者汪涵,是一位我很欣赏的综艺节目主持人。其实,之前对于汪涵的了解并不多,仅限于《天天向上》这一综艺节目,以及《我是歌手》中的那段力挽狂澜、引来喝彩的救场故事。尽管如此,在他主持的节目中,我看到了他的睿智、幽默,以及博学。我想,一个人当有足够的积累,方能在主持时表现得如此从容。这样的积累,可能是书籍的熏陶,可能是用心思考,也可能是岁月的沉淀,亦或者皆有之。这样的人,令人折服。于是,带着试图更深入了解他背后故事的想法,我打开了这本书。果真,并未让我失望。“有味”是一个很抽象的词。什么样算有味?n习惯清淡饮食的人,盐稍微加多一点都会觉得难以入口。而对于口味重的人来说,最怕的却是饭菜没有盐味。酸甜苦辣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标准。而对于汪涵而言,两片香干、一口糍粑、一只木盆、一把油布伞、一支箭、一把古琴、一团墨、一杆秤、一把鸡毛掸子、一把扇子,这些普通又平常的小物件,都是极其有味的。因为,这些小物件背后的制作人,一直沿袭着千百年前的传统,采用忠于原味的制作方法,仔细雕琢着手中的这些物件。时光在流逝,现代科技改变了世界的模样,而这些或精细、或古老的物件以及它的制作人却固守着自己原来的味道。如,制琴的朴云子,做豆腐干的老李,做木匠的于爹。时光老了容颜,记忆早已泛黄,然而他们手中流淌出的味道,却从不曾被改变。书中看似在写这一个又一个简单的物件,其实却是汪涵对寻找原味、回归简单生活的一种向往。他说,愿意做个烟火神仙。一边身处繁华,一边寻求宁静。其实,又有几个人不向往这种生活呢。但是,活在世俗中的我们,往往是一不小心就沾染了世俗的尘埃。书中写到,“于爹不管那么多,就这样一直搞下来,后来好多年都没有碰到过一个同行。那些人都被风雨散去了,他们坐不住,对外面的世界向往着,也别扭着。只有于爹不关心外面的世界,那些大的概念他都没有接触过,也没有人和他说过,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理想,什么是人生哲学,什么是时光流逝,也不知道他其实是天底下最快乐的木匠。”n禁不住世俗诱惑的人,都被时代的洪流湮没了。反倒是,从不关心外面世界的于爹,成了天底下最快乐的木匠。有时候,见得越多,反而欲望越多,焦虑越多,更不易感受到快乐。相反,越是单纯简单的人,越容易收获快乐。我想,世上有两种人最易获得快乐,一种人就如“于爹”这样,完全不关心外面的世界,所以不会被外界打扰。另一种人,向往外面的世界,也见识了更多有趣的世界,但从未迷失过自己方向,他懂得自己的快乐在何处。最怕的是,见得太多,想要的更多,得到的却寥寥无几。这种人最不易快乐,反倒是焦虑忧愁常伴左右。然而,怕是多数人都不是这两种人。所以,烟火神仙也不是谁都可以当的。书中说,所谓看破红尘,红尘不看也就破了。多么有禅意的一句话。越是刻意去放下,心中越是多出牵挂。反倒是,当对一切淡然处之时,心开始变得平静柔和。关于童年的记忆。书中,各篇章里反复多次提到过对童年生活的记忆。童年时,香干松脂般的味道。童年里,烤糍粑的焦香味。坐在大木盆里,在氤氲的蒸气中,母亲为其洗掉满身污泥时,手在书中划来划去的声音。奶奶在油布伞下,为其撑起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童年时,关于墨的畅想。妈妈牵着其上街去买新鲜椿芽时,卖春芽的大娘给的带有人情味的笑脸秤。童年里,关于鸡毛掸子和父亲、母亲的故事。汪涵说,童年生活仍是他灵感的养分,走得再远,那段日子也不曾放下。相信,每个人都有一段独属于自己的童年记忆。那段日子,虽短暂却美好。即使后来我们长大,离开家乡去远方,成为期待的大人模样,童年里的那些人、那些事却不曾远去,它会在记忆中一直伴随着我们。那时的我们单纯、美好,没有建功立业的压力,没有尔虞我诈的心机,不用在乎世俗眼光的看法。我们,只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快乐的味道。可能是两片香干,一口糍粑,也可能是一个木盆、一把油布伞。这些快乐的味道,都是由快乐的手艺人,采用亘古不变的多年古法,一点点传承下来的。这样的味道,方才称得上真正的有味吧。

有味 读后感篇

  2017/12/25

  抱着了解策神汪涵的心态读这本书,一直觉得荧幕上的他是与一众主持人、明星不同的,于我而言,有莫名吸引力。湖南台很多主持人的幽默与欢乐体现在闹腾、恶搞或是自我矮化,博取观众一笑(以至于家里父母奶奶外公外婆和一批七大姑八大姨很排斥我们一众小辈调到这些频道);汪涵的幽默却总是内敛,不阿谀奉承嘉宾,也不自我贬低,一手执话筒,一手执折扇,尽显的是从容淡定与风度。

  读完这本书,不失望,觉着他应该就是这样,才情不浅、涵养够深,或调侃或平实叙述的语言都很有吸引力,无论如何,让我感受到了,美好真是藏在生活无数的小细节。比如以下

  「“因为香干,这一种食物的渺小存在,作坊里的每个夜晚都是温暖的,掌灯时分,岁月在微黄的灯光里漂洗,一百年让墙壁淡了下去,门框也在不经意间松动,用木檩一次又一次钉紧,人的影子却还是一样的长。”」

  对靖港香干的描述融入了更多人情味。

  还有

  「执著于原味的生活,我固执地守候生活的起点,不管以后走多么远,那个起点其实也是我的终点。我顺着它的味道,抵达那些温暖的文字。记得汪曾祺先生对香椿拌豆腐这样写道:“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候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以南豆腐为佳),下香油数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文字的细腻拿捏和到位地引用。

  他说每个人都应该有要寄情的东西,确实,他爱书画、扇子、茶道、香道、古玩、弓箭等等一系列传统民俗色彩很重的物品。他对这些爱好是深入骨子里的烙印。很感动的是,他多次说过,希望更年轻一代不要丢了这些东西,这些才是中华文化的根。他甚至不用电脑,据说有味一书也是一字一句写下来的。

  印象很深的还有他提到的吴昌硕先生的一句话,“奔放处要不离法度,神微处要照顾到气魄”,颇有持节而中的智慧与通达。

  以城市画报对汪涵采访中的一段话做总结,期待并努力成为眉眼之间散发着从容淡定和自信的人。

  「Q:城市画报:看这些书对你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A:汪涵:它可以让你有一些理论的支撑,去化解之前化解不了的一些情绪。所有的人生病也好,不开心也好,都源自一个字:浓。你浓于情就会生出痴,浓于利就会生出贪,浓于名就会嗔。贪嗔痴是最可怕的。不开心的东西浓在心里就会淤结成气,气结不化就会生出病,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对付这个“浓”字最好的办法就是淡。老庄也好,佛经也好,都是最好的一些方法,它教你淡然。」

  任何人想要快乐首先是要做神,神是有职责的,是要打卡上班的,做得好了就受人供奉,我每天在五光十色的灯光下面对成千上万观众,那就是做神,我做得好了,大家叫我“策神”,给我荣誉、鲜花、掌声,给我挣钱的机会,这满足了我极大的虚荣心。神是群居动物,很多事情一个人搞不定,天兵天将、哪吒、托塔李天王,整个一大部队,我也是在灯光师、化妆师、摄影师、导演所有人的帮助之下成就了自己。仙就不一样了,仙是独处的,是自由飘逸的。他讲究个人的修行,用五百年、八百年修炼自己。仙很快乐,喝酒吃肉,吟风弄鹤,抚琴下棋,要不就在天上飘着,男男女女没事就漂洋过海去了。关门即是深山,山人即是仙人,我下了班之后就飘然而逝了,我就干自己的活儿。所以“神仙”这俩字特别符合我这种张弛有度的生活,一边身处繁华,一边寻求宁静。

查看更多
标签: 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163090/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