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笑!这才是中国法律史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学习中国法制史时,一是由于课时的原因,二是因为自己对历史这种“庞然大物”实在怵得慌,没有足够的时间更没有充分的勇气去钻研那本教科书(虽然也涂涂画画做了不少笔记,但却是为了对付开卷考试)
说句实在话,现在学什么都讲求“实用”二字,你细致地读本专业书可能是因为它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大,你拼了老命地考了本证可能是因为它是你今后工作或深造的敲门砖,哪那么多兴趣使然,没有那个美国时间。我读书少,学问不深,大学期间发现很多人和我并无不同,但总要摆出一副什么都知道的样子去碾压旁人,但实际上几斤几两,自有人心里清楚。但这样的被碾压却促使自己产生畸形的“知识渴求感”,我读这本书完全抱着一种张张见识,装装修养的目的。可细读下来,我完完全全被老秦的幽默和才华吸引到,看样子他是神马样的文风都能hold住,可严谨、可思辨、可嬉笑,聊公的自嘲和自恋让作为读者的我照单全收。
管他考试占多少分,老子就是把这本书读完了!
别笑!这才是中国法律史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有趣而深刻的法律史
中华法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担了几千年上层建筑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的政治文化、民间风俗、民族性格。但近代以来,中华法系面临资本主义冲击,逐渐被批判、否定、解体,直到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中华法系,真的就一无是处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研究法律史。作者用一种新颖独特、风趣幽默的手法,解释了中华法系从萌芽到成长再到成熟的过程。深刻把握其中的关键节点、关键主题、关键讨论,并一一呈现,与现代法律理念相比较,体现出中华法系在基本理念、价值追求、立法技术方面的特色和值得借鉴的地方。
希望有一天,中华法系中的精华,能够在现代法律体系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别笑!这才是中国法律史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非常有趣的普法之作,对于我这个法盲非常有帮助。就用作者最后一段做总结也很贴合我写总结的方式:今聊公小友,贾初生牛犊之勇,撰《别笑!这才是中国法律史》之著,可谓是这方面的大胆尝试。其以“别笑”二字为题,或许正是对讥笑者的宣言:一部能让平头儿百姓读懂的法律史,你笑也得这样写,不笑也得这样写,不服你整一个出来瞅瞅!其以自身为线索人物,引领读者游息于上古至清末五千年的法律现场,令人如临其境,往往怦然心动;所言所论,既古朴庄重,又幽默清新,读之莫不捧腹;所思所想,既有正史为证,又有自由心证,更是才情学识的自由挥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