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雾弥漫你的眼读后感300字 第(1)篇
窃以为这是我邂逅的另一本不可多得的另类好书《烟雾弥漫你的眼——我在火葬场学到的生命学》——一本关于死亡和“死亡美学”的书(通俗点说 即一本关于“焚尸灭迹”的书 作者有六年火葬场工作经历)
我的小感如下:虽然死亡是个沉重的话题 听起来总是充满恐惧和遗憾 但这又是一个不应绕开的话题 人们往往觉得 死亡这种晦气的话题只应“到时候再说” 活蹦乱跳的人应免谈死亡 似乎谈论死亡真的会给人带来晦气和不测 而其实 死亡却常常是不期而至 谁能肯定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人们往往这样设想死亡场景:与死神较量之后甘拜下风的亲人(又有谁不是甘拜下风呢)感知到大限将至 于是召集所有亲人至病床之前 艰难地说出临终遗言 安慰并鼓励亲人不要过度悲伤 然后 苟活者也深情表达对亲人的不舍之情 拥抱复拥抱 相约天堂见 或相约来世见 (个别人或暗暗发誓永不相见[呲牙])……然而 有多少死亡是按照这个理想程序进行的呢 很多情况下 人们违反了“游戏规则” 不辞而别 君不见 多少人因为工作过劳而光荣牺牲在了自己“热爱”的岗位上 又有多少人因为过度享受(游戏 酗酒 吸毒 飙车等)以致生命戛然而止 还有多少人因为过度追求口腹之欲而胡吃海塞以致百病缠身 临终时满身披挂小管子……如此种种 不一而足 总之 真正寿终正寝者少之又少 而来不及告别的意外死亡却屡见不鲜 致使苟活的亲人措手不及 后悔莫及 生不如死……
所以 人在健康时谈论死亡并非因为“活腻” 而寻找刺激 恰恰相反 健康时谈论死亡 是为了更好地应对生活:更好地珍惜生命 “利用”生命 利己利他 爱己爱人 使自己活得更加丰盛充实 也使自己死得更加流芳百世
虽然谈论的是死亡和焚尸及其周边事情 但本书并不特别让人感觉不适(因人而异哈) 相反 由于作者轻松幽默和不乏戏谑的语言风格以及对死亡的坦然和超然态度 本读者读起来倒感觉像在玩一场不乏惊悚的火葬场冒险游戏 可以边体验游戏带来的颤栗边思考人生重大问题: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死亡的损失和教训又是什么等等……
这确是一本好书 一本治愈之书 它还让本读者联想到了另一本爱书《肠子的小心思》[呲牙]why?
虽然《肠子》一书描写的是活体 而《烟雾》一书描写的是尸体 但这两“体”差别并不甚大:一口气而已[呲牙]好吧 应该是天壤之别 哈哈
尽管如此 我还是喜欢将这两本书相提并论 一是因为两位作者都是年轻美眉且语言风格非常相近:幽默 风趣 善用比喻 想象丰富 不乏犀利 二是因为 虽然两书所描写的人体只差一口气 但这口气却是决定生死的一口气(这是一句废话哈[呲牙])而且 又不仅仅决定生死 还决定着无限多的其他事体 可以说 有这口气 人的生命就有无限可能性 然鹅 有多少人在一息尚存时想到过创造生命的无限可能? 还有 一旦呼出那宝贵的最后一口气而再也没有了吸入 人和人还有什么区别?或者说 尸体和尸体还有什么区别?生前富可敌国也好 穷困潦倒也罢 死后同样在焚尸炉里接受最后烤焰[呲牙] 然后同样投入大地母亲的温暖怀抱——
尘归尘 土归土 及尽繁华 不过一掬细沙
天上天 人上人 待结硕果 已是满脸皱纹
所以 读本书 会使读者对生和死产生更深刻的体悟 所谓以毒攻毒:直面死亡比逃避死亡更有利于我们看透生死本质 从而更加从容淡定地完成地球之旅。
最后 说实话哈 本书确实有点重口味 但也确实非常值得一读 不骗你[微笑]
烟雾弥漫你的眼读后感300字 第(2)篇
不知道意外发生时,冥冥之中人是否可有预知。去年十一月初,切切地读了三本书《烟雾弥漫的双眼》《巴别塔之犬》《最好的告别》,皆与死亡相关,心绪不宁,总觉有悲苦之灾。11月27日,母亲由于连日低烧后入院本当地的医院检查,后初步诊断为肺癌,晚期。母亲学医,与她相伴的这三十余年,我耳濡目染许多,包括死亡。人生的短促和悲苦,大意上我都明白,我都明白。可面对着母亲我却仍旧无法超脱,与大多数有此经历之人一样,惊骇而悲痛。12月,全家人南下,奔波于西医及中医之间。各种繁冗的检查没有让病理更清楚,复杂的病情却将我们拖入更大的深渊里,心上没有一点宽处。12月底,终于有专家愿冒风险,以开胸手术一搏。接到做手术的通知,我还在单位,交接完案上的工作,心乱如麻踏上了陪母亲治疗的漫漫路程。见到她时,已是术前一晚, 用力抱抱母亲,我的眼泪从肚子里悄悄流走了,平静的说,“早点做了,病会好的,妈妈。”她点点头轻轻的拍了拍我的背,再无多言。第二日,由于前一台手术时间延时,从早上到中午我们迟迟没有得到通知,我便唤家人先去吃饭。哪知他们前脚走了不到一刻,医生后脚进来便将移动床一停,架着她便要去手术室。忽的,陪在她身边的人就只我一个,恐怯不已,我战战兢兢扶母亲躺下。通往手术室那漫长的一路,她紧闭双眼,未曾看过我一下,留给过我一句话。直到一点点脱开了母亲的手,哐的关上了门,看见“肃静”二字,眼泪便再也没有收住了。我的方寸大乱全留在了她看不见的角落里。那场手术一直到了夜晚,持续了七个多小时,母亲闯过了第一关。然而术后的恢复,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痛苦和漫长,看着换药时从左肋下到右肩背那道触目惊心的伤疤,比母亲的伤口更难愈合的是我们被撕裂的心。2017年最后一天,所有人都欢喜许下对未来期望时,我趴在她的病床旁,天地早就从别人生活的天地里分离出来,宛如与活人幽明隔绝的孤鬼,瞧着阳世的乐事自己插不进去,瞧着阳世的太阳,自己晒不到。心中唯有延长母亲的生命这个深深的执念。接下来更艰难的是等待病例报告。只有确定分型才能确定恶化的程度及下一步的治疗方案,而此前一切诊断的方向都指向了恶性程度最高的分型。我再一次祈求祷告,希望终能被听到。半个月后报告终至,医生笑着摇头,将报告递给父亲看。“良性”,万分之一的概率,你们可以买彩票了,医生说。我有没有说过,那是我们有生以来最幸福的一天。命运终究没有对我们赶尽杀绝。算算距离母亲手术到现在康复,整一年。恍如隔世。如今一切仿若如常,但似乎又有一些不一样,平日里的再普通的小事都与彼时我们曾经历过的惊涛骇浪碰撞着激荡出当下内心的感恩,让我柔顺不已。有时突然想起那些被绝望与眼泪日日缠绕的夜晚,我突然又会陷入要失去她的惊恐中,骤觉光阴退减。她和我是母女,也是最亲近的朋友。是她教给我要体面的面对磨难,包括死亡。但还有很多东西我需要她教我,伴着我度过。回想起17年心里偷偷许下的那个愿望,再看着她开始慢慢的又爱美了,娇羞的说皮肤不好了要做做面膜,我扭过头,悄悄的热泪盈眶。始愿不及此。曾经听过一个关于谈恋爱的理论,“最美好的总是上山的部分,可人人都要经历下山的不堪。”我想这对人生也适用吧。念无常,心乃安。
烟雾弥漫你的眼读后感300字 第(3)篇
遇见一本殡葬人士写的书很惊喜,还是一名女孩,很神奇,很另类,她把神秘的有些恐怖的收尸、烧尸、防腐、化妆等一系列工作场景真实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坦然而富于烟火气,真实的人,真实的事,打开了人的终极命题—死亡,生命的意义在于死亡,人一生下来都在一步步走向死亡,但当今文化刻意回避和死亡,让人们惧怕死亡,不得善终。看着书里,不管生前富贵还是贫穷,高矮还是胖瘦,年老还是婴儿,善终还是自杀,在殡葬人面前都只是一具没有差别的尸体,一项面临火化的任务,随着尸体推进火化炉,化成一缕轻烟和一把骨灰,一切归于虚无。你来到这个世界,而消失在这个世界,仿佛从未来过,学会直面死亡,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人生,珍惜活着的毎分每秒,死亡来临时也能不慌不忙、无所畏惧坦然面对,感恩这本书,让我走进殡葬的世界,让我学着面对死亡这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