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到深处皆慈悲:李叔同书信集 读后感篇

更新时间:2025-01-13 07:50:08 其他读后感

  爱到深处皆慈悲:李叔同书信集 读后感 第(1)篇

爱到深处皆慈悲:李叔同书信集 读后感篇

  在看这本书前,读过弘一法师的文集《我欢喜生命本来的样子》。法师自幼聪颖,敏而好学,在文学艺术佛教各方面造诣深厚,吾辈修行肤浅,无从评起。也许太异禀过人,也许太慈悲为怀,也许太看透人生。他于三十九岁于杭州大慈寺出家,于灵隐寺受具足戒,法名演音,法号弘一。法师后半生操行至苦,常年跣足芒鞋,孑然一担,云游四方,讲经弘法。平生最推崇净土宗高僧印光大师,效其不收徒众、不主寺刹之风,惟以写字与人结缘,其清纯恬淡、孤高耿介之风范,对民国佛教界影响极大。时常发痴问:弘一法师的足迹是否到过安徽九华山?九华山佛教具禅净合一之特色。是不是更特别适合弘一法师修行?禅宗和净土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中影响最大的两个宗派,禅宗文化深受文人知识阶层的喜爱,净土宗则在民间十分流行。无论选择哪一派或二派合并修行,弘一法师的生平经历和修行的至高境界都会是丰碑,永放光芒。平凡人的我,时常涌现与法师有关的三个生命场景,并影响着自己的内心。其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根本不用去解读歌的背景和意境,自有自己成长的感觉在里面。其二:“摇椅怜虫。”每次拍打一个活生生的蚊虫后,便生出一种破坏生命的罪恶感。其三:“薄雾西湖,两舟相向……诚子问:什么是爱?大师回答:爱,就是慈悲。”道别世间的最后一个有缘人,沦落天涯,各自完成生命的使命。

  爱到深处皆慈悲:李叔同书信集 读后感 第(2)篇

  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转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林语堂说:“他是最有才华的天才,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独立的人。”

  俞平伯说:“李先生的确做一样像一样: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风流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

  我们众所周知的《送别》是李叔同亲笔,他的徒弟是丰子恺先生,他因家中父母、长辈影响,对佛教很感兴趣,到最后去杭州剃发皈依佛门。题目起的很好,慈悲是弘一法师常说的话,书信简短,文章有少许生僻字,若下文有注解就更好了。

  爱到深处皆慈悲:李叔同书信集 读后感 第(3)篇

  每一个有情生命的诞生都需要有神识的加入,若没有神识就没有有情众生的存在。我们常常试图努力帮助有生命的任何动物远离危险,一方面是希望他们从根本上摆脱死亡和痛苦;另一方面是更希望这些生命能在生命相续中找到解脱的种子。这或是一个觉者的目的所在。每个生命本应该是平等的,作为一个个体的生命,怎么愿意自己的身体或者生命遭到无端的残害和杀戮呢?所以,最珍惜莫过于生命,珍惜生命就应该像珍惜自己的身体一样。弘一法师常拜访学生丰子恺,丰先生请他在藤椅上坐,只见法师每次都把藤椅轻轻摇动,然后才慢慢坐下来。有一次丰先生不解垂问。法师答曰:“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先摇动一下,慢慢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n斩断情根,爱即慈悲。弘一法师出家前曾在信中这样对妻子说:“做这样的决定,非我寡情薄义,为了那更永远、更艰难的佛道历程,我必须放下一切。”这就是一位传奇大师的真挚情感。

查看更多
标签: 摔跤 爸爸 观后感 作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zw.zidianfy.com/zdfyzw-1166092/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首页
栏目
栏目
栏目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