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短篇散文,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著。选自《史铁生散文自选集》。《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
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2010),北京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1958年入北京市东城区王大人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而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因脑溢血故于 2010年12月31日。
大概内容:文章主要讲了“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母亲为了鼓起我生活的勇气,在她重病缠身,肝病疼得她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的情况下,坚持要推“我”去北海公园看菊花。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息,即将离别人世时,心里还挂念着“我”和未成年的妹妹。
文章主旨:史铁生,当代著名青年作家。他20岁时,不幸下肢瘫痪,这是一件可以让人痛苦到发疯、发狂的事!但无论什么人,无论遭遇怎样的不幸,都不能轻易放弃生命,只要想一想轻生将给母亲带来怎样的痛苦,就应该珍爱生命。这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一文给我们的启示。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描写了母爱的伟大、无私和深沉。
内容分析: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加倍的。他双腿瘫痪后,比他更难受的是母亲。儿子可以砸碎玻璃,可以发泄痛苦,但是母亲不能,母亲要用带泪的笑去安慰儿子。儿子流的是眼泪,母亲的心却在滴血。当儿子绝望透顶地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时,母亲只能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其情其状让人不忍卒读。她希望替孩子分担痛苦,她孩子坚强,所以她不能哭,故作坚强。可是谁又知道,她比任何人都脆弱。母亲用那伟大的、无私的爱关心着、宽慰着残疾的儿子,而她自己则忍受着肝病的痛苦,整宿整宿地睡不了觉。母亲的痛苦深沉而不外露,她对儿子的爱也是深沉而不张扬的。《秋天的怀念》不仅仅是一段对少年生活的回忆。它的感人之处就在于:母亲艰难的生活与不屈的精神及对儿女的挂念给了“我”要“好好儿活”下去的信念。其最大的艺术特点则在于伏笔与衬托的运用,把不足千字的一篇小说推向情感的高峰;环境的描写对推动情节的发展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如:“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可见母亲把心思都花在了“我的身上”,对我更是悉心照料。文中大量的对话,将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刻画的淋漓尽致。“我”由之前的暴躁不懂事,到后来的顺从母亲的意愿,而母亲,由之前的忍住不哭,苦装坚强,到后来“我”答应她去看菊展后的开心。
我心触动:最后一眼看母亲时,“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可见“我”已经明白母亲一生的良苦用心了。已经为母亲的艰辛而感到自责,内疚了。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这是母亲最后挂在嘴边的话。看到这句话,我被触动了。不知道大家信不信,在人世间弥留之际,直至最后一秒,仍挂念的人,就是这一生最放不下,最舍不得的人。所以,“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最后以菊花的描写收尾,意味深长,又似乎意犹未尽。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的是菊花中流露出的,母亲当初的情,母亲的爱。侧面突出,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菊花依旧灿烂,当初人儿不再。
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现在。